logo

连云港:小特色撬起大产业

【连网】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它不仅大有可为,还契合了消费升级新需求,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小莲藕托起百姓致富梦

提起莲藕,一般人会想到莲藕的种植、销售,这也是传统农业的一部分。但是在灌云县小伊镇后场村,种植户陈军在莲藕池里种出了“大文章”,使得亩均利润能达万元以上。

陈军于6年前注册成立了莲藕种植家庭农场,承租、流转了300多亩土地,专心种植莲藕,并以莲藕产业为支撑,打造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新型田园综合体。

QQ截图20220726104947

在空间上,他将莲藕与小龙虾进行套种、套养,在种植与养殖之间形成一个微型食物链,实现了植物肥料、动物食料的有机循环。在时间上,做到对莲藕“吃干榨净”,尽可能延长莲藕产业链条。

在莲藕刚刚发芽时,他将荷叶以及一部分新开的莲花采摘下来制作成菜品,比如荷叶炒鸡蛋、油炸荷花等。“这些菜品都是我自创的,每亩地可以采摘500朵莲花,两朵莲花就可以做成一道菜。在菜品的销售上,一亩就能增加产值2000元左右。未售出的莲花、荷叶进行真空包装,延长销售时间。”陈军说。

在莲藕生长伊始,陈军带领员工及时采摘一部分新鲜莲藕,因为这时候的鲜藕价格最高,并且采摘之后不影响后续生长,每亩地又可以多出2000多元产值。

在莲藕成熟以后,陈军不像普通农户那样销售莲藕,而是集中在节庆时期,将莲藕进行包装,用礼盒进行销售,这样价格会更高。遇到行情好的年份,他会将大部分莲藕卖掉,而如果遇到价格低的年份,陈军会将莲藕最好的部分加工成藕粉。

“莲藕浑身是宝。在陈军这样的大户带动下,现在我们镇不但建成了莲花观赏区,还针对全镇1.2万亩莲藕资源,新上了莲藕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线,让游客将吃、住、玩结合起来。在这里可以吃到全藕宴,临走还可以买一些藕粉之类的特产礼品,实现我们‘吃一部分、带一部分、送一部分’的目标。”小伊镇副镇长、后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婷婷介绍。

小葡萄串起甜美生活

走进海州区锦屏镇陶湾村葡萄合作社,一排排白色的葡萄大棚整齐排列。棚内,农户们穿梭在葡萄架间采摘,一串串颗粒饱满、色泽鲜艳的葡萄挂满枝头,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QQ截图20220726105134

在陶湾村,几乎人人都会种植葡萄。在这个480余户的村子里,近九成村民专门从事葡萄种植生产。经过多年发展,葡萄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200余亩,扩展到现在的近2000亩,葡萄年销售额达1800余万元。陶湾葡萄已成为海州区农产品种植的一张特色名片。

55岁的村民郁洪华谈起葡萄,自豪感满满:“无论是市区的超市还是农贸市场,都知道陶湾葡萄那品质‘杠杠的’。”郁洪华所说的并非空有虚名,2018年陶湾村被认定为市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2021年度,因葡萄产业助农增收成效显著,陶湾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乡村振兴先进单位。

照料葡萄不是一件轻松事。近年来,锦屏镇为破解“农学”矛盾,带领村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民”的“4+”个综合生产合作模式,逐步打通农技、农机、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模式。同时,通过示范户“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从根源上打通技术壁垒。

这两年,疫情和夏季洪涝灾害频发,给陶湾村的葡萄种植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保障葡萄产业稳定健康发展,锦屏镇今年邀请农技专家对农户们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镇村干部下沉结对帮扶,将惠农政策送进葡萄园。同时,大力建设现代化设施大棚,推动葡萄避雨化栽培改造项目,变“靠天吃饭”为科学管理。

葡萄品质得到了保障,品牌也要打得响亮。镇里积极打造陶湾村葡萄长廊形象试点,举办第一届陶湾葡萄节,以果为媒扩大宣传渠道;注册“早丰甜”商标,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马善民当代言人,利用线上直播带动产品销售。锦屏镇党委书记姜海燕表示,下一步,锦屏镇将聚力打造港城的世外“萄”园,让陶湾葡萄品牌越来越响亮。

食用菌挑起富民增收大梁

昨日,在江苏裕灌现代农业科技菇房里,工人们有的在采菇,有的在包装。来自新安镇大吴村的李红梅在这里做检验员已经3年多了,每个月收入有3000多元。在裕灌公司,像李红梅这样的当地留守妇女有1500多名,她们实现了照顾家庭和上班打工两不误。

QQ截图20220726105044

裕灌公司是目前我国单体最大、最先进的白蘑菇驯化栽培基地,主要生产双孢菇。这种蘑菇,一般农民大棚种植一年只能收获一茬,每平方米产量不足10公斤,而裕灌公司通过工厂化种植,一年生产周期可达8茬。

近年来,灌南县坚持“科技兴菌”战略,围绕“优一产、调二产、扩三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标,持续实施食用菌提档升级工程项目,建设国家级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统一为菇农提供食用菌培育技术、菌种制作、菌棒生产、产品销售等服务,同时大力发展食用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如今,灌南现代农业园区集聚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50余家,工厂化食用菌集聚度全国第一。

如何让这个产业集群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今年,灌南县规划建设食用菌科技产业园,该园集科技研发、精深加工、配套生产为一体,具体分为食用菌机械装备制造区、食用菌包装耗材区、农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区3个区,将其打造成为全国首家食用菌全产业链园区。目前,总投资约4亿元、占地426亩的产业园一期工程已破土动工。

不仅如此,该县还计划通过园区集聚、项目促动等有效举措,进一步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食用菌产业成了富民大产业。据统计,该县50多家食用菌企业创造就业岗位近2万个,带动农业增收近10亿元。

紫菜走出数字化转型新路

条斑紫菜是江苏沿海主要种植藻类,随着海洋条件的变化,连云港成为条斑紫菜主产区,其中赣榆占比超60%,栽培面积20万亩,紫菜产业已成为赣榆农业一大支柱。

注册电商企业户1651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90亿元……赣榆区电商产业近年来迎来爆发式增长。而基于全国规模最大、最完善的条斑紫菜产业链和全国最大的条斑紫菜交易中心,赣榆区在2020年成为全省“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

QQ截图20220726110219

QQ截图20220726110219

近日,赣榆区农业农村局联合赣榆区紫菜交易中心在第三方公司的技术支撑下,以大数据为主线,以“1+1+N”为智慧农业规划,围绕紫菜全产业链开展生产、流通、消费等应用建设,构建“互联网+赣榆紫菜出村进城”大数据平台,创造赣榆紫菜产业的标准化、数字化转型模板,并将之推广至全区各类农产品。

赣榆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了一个紫菜产品全产业链系统平台,打通赣榆紫菜育苗、养殖、采收、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数据资源,助力赣榆紫菜提档升级。服务农民、农企、政府部门,实现基于赣榆紫菜产业市场行情、投入产出、竞争格局、消费热点等具体业务需求的数据分析挖掘与可视化呈现,辅助科学决策。

在这个数据平台下,实现紫菜生产监管的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实现农产品的“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同时,做好社会化服务,推动供需资源共享,实现电子商务与商贸物流协同发展。

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大数据决策的加持,赣榆条斑紫菜产业链规模将扩大20%至30%,生产加工效率将得到提高,检验标准将得到完善,销售量将提高25%以上,网上交易额可达25至30亿元,“赣榆紫菜”有望成为国内著名品牌。(王文 吴晨光 章瑶 邵沛源 张晓盼 赵婧  殷开军 何宁秀 刘卫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