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港城服务业人才之困如何破解———港城服务业观察(中)

【连网】□ 周莹 王雅萱 连发 刘聪  文/图

今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让人瞩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7%,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51%。在这一连串的繁荣背后,人才之困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新的难题。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步伐加快,我市服务业出国路上缺乏“引路人”问题突出。

生产性服务业基础人才难找

当前,生产性服务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转向多元化、专业化和综合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研发、信息软件、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发展尤其如此。

市发改委资料显示,在“供给侧改革”“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及理念刺激下,我市服务业企业刮起了创新转型的浪潮,在业态、模式、技术及市场等创新领域先行先试,涌现了一批创新成功企业:贯能贸易有限公司在传统水果贸易的基础上进行业态创新,开辟出第三方共同托盘租赁服务,不仅为商户减少了沉淀资金成本,更释放了市场运营空间,极大程度优化了市场经营环境;同益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将模式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创新发展出“港港通”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实现跨区域多式联运的发展思路,不但为我市港口承揽众多物流业务,而且通过创新,大大提高了货物换装及运输的效率,为货主节省大量时间成本。

在这批企业实施创新转型的过程中,人才之困让企业倍感压力。在海州区新浦工业园采访时,博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顾宏告诉笔者,目前公司正在智慧物流园内打造一个集合仓储、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供应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叉车高级蓝领和职业的物流综合人才。然而,目前这方面的人才连云港还比较匮乏。为了破解这个问题,公司一方面同淮海工学院、江苏技工学校展开合作,另一方面在市外开展大面积的招聘。

专家表示,为了破解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难题,我市可以学习浙江模式积极创新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探索改革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考评体系。规范职业教育准入机制,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发放标准,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公信力。

外向型人才带着港城走“丝路”

“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是走进‘丝路’的外向型人才。”业内人士坦言,随着越来越多的港城服务业企业走进“一带一路”,商贸人才、商务人才和法律、外语等国际视野的人才缺乏。

近日,市开发区召开“一带一路”连云港—里海供应链基地整体项目启动咨询会。该项目是我市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项目,其启动有助于帮助我市丰富“一带一路”供应链。今年以来,我市众多县区和功能板块都在积极地落地“一带一路”倡议,然而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就是人才。

某企业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涉及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特别是国外市场同国内情况不太一样,其中既有规范的商务市场,也有不太规范的商务市场,这就需要一批懂得当地商务、物流、政策的人才。例如关税怎么办理,怎么退税等具体问题都需要专业人才。以俄语人才为例,中亚各国俄语比较通行,然而连云港本地却缺乏俄语人才。这影响了我们进军“一带一路”的步伐。

在这个方面杭州的经验值得学习。为了打造面向全球的电子商务人才,该市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定向培养产研融合型人才,推广校企合作操作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高校开展“订单式”培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市也可以加强本地高校服务本土服务业的能力培养,力促产学就业互动合作。

创意人才缺乏同样棘手

“我们目前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薪金已经开到税前8000元了。”市区某大型商业综合体负责人告诉笔者,然而即使这样,依旧一人难求。同该企业有着相同烦恼的是港城的科技服务业企业。

在“七一六”研究所及“中蓝连海”等拉动影响下,近年来,我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已成为我市仅次于交通运输的第二大服务业门类,明显高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今年1至5月,我市科技服务业领域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规上服务业的比重达16.7%,较同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比重高出3.3个百分点。从增长看,较上年同期增长6.5%,略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其中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等全部呈现较好增长。

然而,缺乏高端人才一直影响该行业的发展。专家建议,我市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实施重大引才引智工程,大力引进大院名校、高端科研院所,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国内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集聚,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核心资源。此外,我市还要加快相关高校特色专业开发,为港城的创意创新人才提供培养机构,并为全市创新创业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