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锻造高素质城管铁军 谱写城市高质量发展——连云港市城管系统强基固本、服务为民纪实


(□ 王健 戴伟 孙淑莉)在金秋收获的季节,从2025年江苏省城市管理领域行政执法竞赛现场传来捷报:我市城管代表队凭借过硬实力脱颖而出,一举摘得团体赛与个人赛两项桂冠,创造了历史佳绩!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参赛队员专业素养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市城市管理系统近年来砥砺前行、锐意进取,全力锻造“城管铁军”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与完美展示。这支队伍,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深厚的为民情怀,成为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坚强力量。

“十四五”以来,我市城管部门深入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践行“721”工作法,着力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城市管理执法效能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营造优良人居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

淬炼铁军:以体系化建设成就赛场“双第一”佳绩

本次竞赛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总工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联合主办,规格高、项目全、难度大,汇聚了全省13个设区市的执法精英。赛场上的每一个规范动作、每一次精准判罚、每一份严谨卷宗,都是日常工作中千锤百炼的缩影。我市代表队的脱颖而出,绝非偶然。

近年来,市城管局党组始终将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工匠精神”打磨执法队伍的每一个细节。从执法理念的更新到执法行为的规范,从业务知识的迭代到科技手段的应用,从内部管理的精细到外部形象的塑造,一套系统完备、环环相扣的队伍能力提升体系已然形成。

此次“双第一”的佳绩,正是这套体系高效运行的最有力证明,它向全市人民宣告:我们的城管队伍,是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能打赢的过硬队伍,是一支能够让党委、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文明之师。

铸魂砺剑:以过硬作风夯实砥砺奋进的思想根基

“治队先治心,强队先铸魂。”在城市发展进入内涵提升新阶段的今天,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越是如此,越需要有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队伍作为保障。市城管局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高位部署,筑牢思想“压舱石”。自今年2月12日“新春第一会”起,市城管局党组就将作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结合巡察整改反馈意见和常态化学习教育要求,精心组织了为期3天的专题读书班,原原本本、深入系统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为何而干、为谁而管”。同时,对中央和省、市通报的各类典型案例进行逐一剖析、深刻反思,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警钟长鸣于耳,让敬畏常存于心。

多措并举,拧紧纪律“总开关”。围绕“七个方面”重点问题,市城管局动真碰硬,深入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坚决铲除滋生作风顽疾的土壤。通过召开党组书记讲党课、派驻纪检监察组长作廉政报告、全局警示教育大会等系列活动,持续释放“严”的信号。精心编印《廉文荐读》教育材料18期,成为党员干部案头常备的“清醒剂”。组织党员干部分2批次赴市廉政文化馆、市革命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在红色传承中感悟初心使命,在廉洁文化中涤荡心灵尘埃,引导大家把遵规守纪从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融入日常言行。

开门纳谏,引入监督“活水源”。为打破“体内循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市城管局创新建立了行风监督员工作机制。聘请自社会各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20名行风监督员,成为城管工作的“啄木鸟”和“智囊团”。他们围绕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柔性执法模式、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优化公共设施管护、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等关键领域,提出了超过50件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这些宝贵的声音,市城管局不仅照单全收,而且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限时整改,并注重从制度层面查漏补缺,形成长效机制。这种开放包容的姿态,不仅赢得了市民的理解,更倒逼了自身工作的改进,使作风建设真正从“软要求”变成了“硬约束”。

通过这一系列“组合拳”,全局上下担当作为、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得到空前提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为城市管理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精武强能:以专业化训练提升履职尽责的看家本领

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新时代对行政执法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市城管局紧扣“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目标,制定并实施了系统性的执法队伍年度学习培训计划,以提升依法履职能力为核心,通过分层分类、精准滴灌式的教育培训,全面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执法铁军。

聚焦实战,掀起“四练”热潮。在全市城管系统广泛深入开展“练思想、练作风、练形象、练业务”的“四练”活动。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融入日常的训练标准。先后组织的大型队列会操,锤炼了队伍的整齐划一和令行禁止的纪律意识;开展的执法实务大讨论,激荡了思想,碰撞出智慧火花,解决了执法实践中遇到的诸多疑难杂症;举办的业务技能大比武,则成为检验和展示训练成果的盛大舞台。此外,针对城市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新技能,密集开展了数字化城管案件采集、无人机操作应用、协管员纪律教育与心理疏导、公文写作规范、行政处罚案卷制作等专题培训和测试达7次之多,确保了知识储备与时代同步,技能水平与任务匹配。

创新模式,实现培训全覆盖。为解决基层执法队员“培训难”的问题,市城管局大胆探索,创新采用“视频直播+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一场高质量的培训,市局设主会场,各县区、各乡镇(街道)执法队通过视频系统同步参与,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优质培训资源的高效下沉与全域覆盖,确保了执法标准和要求的统一。

赛训结合,激活队伍一池春水。联合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共同举办的全市城管系统行政执法“大练兵”技能竞赛,将培训推向了新的高潮。这场竞赛不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风采的展示。通过“以赛促练、以练促干”,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城管队员钻研业务、苦练技能的热情,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建章立制,夯实基层执法基础。针对镇街综合执法改革后的新情况,市城管局及时研究制定了《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规范实施细则》和《乡镇(街道)工作制度实施细则》。这两份文件对镇街综合执法的各个环节作出了细致入微的规定,如同为基层执法提供了“标准作业程序”,有效指导了镇街规范、高效地开展行政执法工作,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践行初心:在服务为民中树立“城暖百姓”的良好形象

城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我市城管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城管队伍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通过深入实施“721”工作法,将管理融入服务,用服务提升管理,努力践行“人民城管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深耕社区,打通服务“最后一百米”。“城管进社区”工作已在我市主城区126个社区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不仅仅是挂个牌子、设个办公室,而是真正的沉下去、办实事。累计开展的54次“面对面”协商议事和志愿服务活动,以及97次联合执法行动,让城管队员与社区居民坐在一起,心贴在一起。从协调解决邻里装修纠纷、规范小区停车秩序,到清理卫生死角、维护公共绿地,一桩桩、一件件,500余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以海州区文昌社区、朐海社区、海连社区、玉兰社区等为代表的一批社区,形成了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相互促进、双向提升的良好局面,成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样板。

志愿引领,传递城市文明温度。在江苏省志愿服务平台正式注册的“城心帮志愿服务队”,已成为港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吸引了260余名热心市民加入城市管理的行列,累计提供在线服务超过300小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连续10年风雨无阻开展的为中、高考学子“城暖护学”行动,这份执着与温情,先后被省电视台新闻频道和《江苏法治报》等媒体宣传报道,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共鸣,展现了城管队伍铁血背后的柔情。

联盟聚力,打造站区服务新标杆。持续深化高铁广场管理服务联盟党委的作用,将成员单位拓展至26个基层党支部,成功打破了原有的部门壁垒,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形成了一个高效协同的“服务矩阵”。他们将服务旅客的实践点滴,汇编成《新时代雷锋在连云港站》一书,其先进事迹被《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将港城的温暖与文明传播得更远。

巧融热点,彰显柔性治理智慧。今年,随着“苏超”联赛的火爆出圈,对城市保障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市城管部门并未简单采取“堵”的管理方式,而是巧妙地将疏导点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垃圾分类宣传等主责主业,有机融入“苏超”的保障工作中。他们结合本地地域文化,精心设计了可爱活泼的“La分猴”形象,在全省率先以“文明”为主题开展苏超保障宣传。通过向球迷发放印有宣传语的垃圾袋和小扇子这种“软性”引导方式,成功地在多场比赛中引导数万球迷自觉做到了“人走场净”,用最小的成本取得了最佳的社会效果,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和赞扬,这是城管部门柔性治理、智慧治理的一次成功实践。

荣誉属于过去,奋斗开创未来。此次在全省竞赛中的“双第一”,是我市城管队伍建设征程上一个崭新的起点。展望未来,全市城管系统将继续锚定“高素质铁军”目标,持续深化“强转树”专项行动,不断锤炼作风、提升能力、优化服务,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为我市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破浪前行,贡献更加坚实的城管力量。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