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小伊荷塘“丰”景好


(□ 杨华)中秋前后,鲜藕上市。这是灌云县小伊镇大孙村藕农孙海金下半年最忙碌的时节。

10月14日,天气晴转多云。这是连续一周的阴雨天过后,港城迎来难得好天气。趁着天晴,孙海金推着采藕机在自家荷塘里专注地采摘莲藕。他的身后周边漂浮着密密麻麻的小段莲藕,像是被浑水呛晕的鱼群。不远处,四五位妇女正拖着木板船跟在孙海金后面埋头捞拣着莲藕。看她们捞拣,才发现原本只露出水面一节的莲藕,捞起来后竟有一米多长。

采藕机的马达声很嘈杂,根本没法现场采访。大声喊孙海金歇息一下唠会儿嗑,他摆了摆手大声回应:“客户着急拉货,车马上到了,让我爸谈。”果不其然,一回头,发现田间乡道上不知啥时候多了一辆大货车。孙海金的父亲正忙着引导车辆和收购准备工作,也是没时间接受采访。记者只好在路旁搭建的简易棚门口与小伊镇党政办工作人员卓兴祝闲聊起来。

卓兴祝介绍,小伊镇内河湖水系发达,早在2003年,祝荡村便利用丰富的荷塘资源,率先试行浅水藕套养小龙虾的生态农业模式,巧妙地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在一起。小龙虾的排泄物摇身一变,成了莲藕生长所需的天然优质肥;莲藕和水草则为小龙虾净化水质、提供饵料。这种“藕虾共作”的生态循环农业,收到了“一水两用、一亩双收”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周边村庄逐步参与。

从2010年开始,小伊镇的“藕虾共作”面积逐年扩大,如今已达到3万多亩,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藕虾共作”基地。“水下藕节白,水面虾儿跳”成为当地荷塘生态的鲜活景象……

正说着,孙海金穿着湿漉漉的水裤从荷塘里爬上岸来,他说10月14日凌晨就下塘采摘莲藕,已连续10多小时没停歇,实在是又累又热又渴。

为啥要起这么早去采摘?“现在是莲藕上市的旺季,客户都是下午来拉货,第二天凌晨就要运到山东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图的就是新鲜水灵,而且一车货要装1万多斤,所以我已经连续10多天凌晨起来干活了。”孙海金告诉记者,他从2016年就开始承包荷塘,从最初60亩扩大到现在150亩,经过多年实践,逐渐摸索出了“藕虾共作”的平衡之道。

“今年的莲藕批发价每斤2元,比往年要便宜,但是一块地有两份收入,算下来比出去打工要强,莲藕每亩收益一两千元,龙虾每亩收益两三千元。”说完,孙海金就又去忙了。

“从2020年至今,镇领导就鼓励各村成立藕虾共作专业合作社,并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全镇藕虾向品牌化与产业化发展。”卓兴祝说,“我们还与连云港市内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共建深加工项目,年产藕片5000吨、速冻龙虾尾500吨,提升了附加值,带动了周边就业。此外,还通过举办荷花节等活动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据统计,小伊镇的龙虾年产量超450万斤,年产值1.2亿元,莲藕年产量8400万斤,年产值1.5亿元,亩均藕虾纯收益超5000元。毋庸置疑,3万亩“藕虾共作”基地不仅鼓了藕农的腰包,更让“空港之城、生态小伊”的乡镇品牌愈发响亮。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