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 周莹 连发 杨开林)核电、光伏、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中国出口“一带一路”的“新三样”。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连云港正在为“新三样”出口贡献自己的力量。

日前,笔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为解决传统物流痛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我市开行中吉乌铁公联运光伏专列。

这意味着我市积极呼应国际物流通道货种更新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出海货种类型,提升城市开放能级。

借助“一带一路”

变枢纽优势为开放优势

了解港城光伏产业布局,可以发现,除了徐圩新区,港城其他县区都实现了项目落地。东海硅材料产业通过和光伏产业联姻,催生出百亿级产业集群。市开发区开创了港城光伏相关装备产业。上能电气借助南北共建契机、神舟新能源、晶澳等企业依旧保持发展势头。可以说,光伏产业正在成为港城新能源产业重要支撑。

在港城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如何将这些光伏产品销售出去,使其成为县域经济增长极呢?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庞大市场必定是一条繁荣之路。

其实,港城光伏产品走向“一带一路”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在十多年前,港城光伏产品就曾经通过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的国内通道运输到西部,在戈壁滩变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如今,港城医药、材料、装备制造依托连云港“一带一路”物流通道,突破地域限制,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

在哈萨克斯坦,港城的药品被摆上了药柜;在大西洋畔,港城风电叶片转动在海上丝路节点城市……如今,港城产业正与“一带一路”深度融合,以枢纽经济驱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连云港市“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专家表示,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我市县域应该挖掘相关产品,通过中欧班列直供中亚、中东欧市场,形成“产能+国际需求”的对接通道,为县域产品出口提供坚实保障。东海县依托“世界水晶之都”基础,发展高纯石英砂等半导体基础材料,对接“一带一路”国家芯片制造需求;灌云县借力徐圩新区石化产业基地,联合哈萨克斯坦和国建石化装备维修中心,开发高端聚烯烃产品,推动石化产业链延伸,通过连云港港“散改集”航线直供东南亚市场;灌南县推动光伏组件出口至蒙古、巴基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助力绿色能源合作。

优化开放优势

提升开放新能级

在积极推动产业链接“一带一路”同时,我市加速了通道建设。今年1至8月,中哈物流基地累计完成18.7万标箱,同比增长2.15%;东门无水港累计换装量22.67万标箱,同比增长3.66%;上合物流园完成物流量5337.06万吨,同比增长11.89%;国际班列累计开行610列,超序时进度10列。港城“一带一路”研究专家古龙高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连云港出发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建设战略意义持续提升。当前,我市应该积极抢抓国际形势变化,增强从连云港出发的“一带一路”南通道竞争力,提升港城向西开放的能级。

中欧班列南通道始建于2014年2月,是从中国经哈萨克斯坦铁路线运行,然后经里海港口阿克套港(哈萨克斯坦)或土库曼巴什港(土库曼斯坦)与巴库港(阿塞拜疆)之间的支线连接,再通过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铁路(BTK铁路),最终到欧洲腹地的亚欧间的海铁联运线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坐拥国际枢纽海港的连云港,天然就具备深耕南通道的优势。截至2025年1月,连云港跨里海班列累计开行1196车、29列。班列线路国家覆盖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站点覆盖巴库、第比利斯、波季、伊兹米特、梅尔辛等站点,货源腹地主要为长三角地区、部分来自鲁西南和华南地区,货源品类主要包括浙江地区的小商品、南通的床上用品、河北地区的箱包以及其他地区的机械设备及其配件、日常生活用品、电子产品等。

连云港发展研究院专家介绍,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为了更好保障中欧班列畅通,全球必定将在主通道基础上,积极开拓“里海和黑海”两海沿线通道,重点紧盯中亚、欧洲与我国东南沿海、日韩、东南亚间的物流供给需求,加强境外揽货网点体系和“海上快船+陆上快线”运输体系建设;联合徐州共建中欧班列陆海集结中心,形成“枢纽对枢纽”运营格局。

夯实综合枢纽竞争力

推进“物流+”新质生产力

光伏专列为何能从连云港开行?其背后隐藏着港城打造综合枢纽的雄心。连云港港相关负责人介绍,连云港中吉乌铁公联运专列采用“铁路+公路”无缝衔接模式,运距上,经喀什北站转公路运输,缩短距离500公里;成本方面,结合铁路长距离大运量与公路“门到门”服务,减少中转装卸次数,使物流费用较全铁路模式降低500元/自然箱;时效上,简化通关流程,实现货物“即到即发”,交付准确性更高。

这种为客户定制路线的港城物流案例并不是个案。中哈物流基地联合苏豪集团时隔六年重新启动哈麦过境业务并创新应用“一箱到底”模式,已开行12列。哈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10条铁路线正式投入运营,“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提质扩容”迈出了重要一步。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一期先导区正式启用,中欧班列跨里海运输突破10万标箱。港口集团与甘肃国际物流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围绕数据大通道、中欧班列、无水港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可以说,这些案例充分展现了连云港深化枢纽城市优势、主动服务好客户、持续提升港口竞争力的努力。

我市不仅在陆上打造连云港核心竞争力,还在海运枢纽市场持续提升竞争力。上港集团正式收购连云港港18%股份,成为“连云港”第二大股东,“连云港—上海洋山港”沿海捎带业务获批,加速实现“进了连云港就是进了上海港”。连云港至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的“冰上丝绸之路”北极航线正式首航,新开加密集装箱航线6条。连云港中韩轮渡有限公司与黄海造船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客滚船建造合同,“连云港—平泽”客货班轮航线的运力升级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连云港正在“一带一路”道路上,充分发挥自身禀赋优势,走出不一样的开放之路。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