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全市春、夏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为94% 连云港海洋水质持续优化


(记者 周莹 通讯员 刘建茹)日前,笔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春、夏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海水面积比例为94%,优于年度考核目标7个百分点,其中,春季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为100%。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市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聚焦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坚定实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实现近岸海域水更清、滩更净、湾更美、人海更和谐。

入海排污口监管能力实现新突破。加强入海排污口的治理监管,对于从源头上减轻沿海地区污染物排海压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保障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市按照国家生态环境部要求,积极推进近岸海域范围内所有入海排污口排查。全市排查出的向海一侧398个入海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所用在用入海排污口均完成备案。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开展入海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完成在用入海排污口标识牌安装,开发建设入海排污口信息管理平台,正在开展重点入海排污口视频监控、流量监控系统建设,可实现对异常排水进行识别及自动报警,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实现监管的“前移”和“前置”。

入海河流“减污降氮”成果显著。我市通过“水里的问题陆上治、海里的问题联合治”的思路,推进入海河流总氮治理,推进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治理举措落地,制定“一河一策”总氮治理与管控方案,统筹推进337项重点治污工程。截至今年9月份,12条入海河流总氮浓度与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9.3%。

海洋垃圾循环治理初见成效。海洋垃圾特别是塑料垃圾污染不仅影响老百姓的亲海体验,也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我市每月定期开展海洋垃圾无人机巡查,建立“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整改落实”垃圾治理体制机制。截至8月,全市垃圾盖度降至1.12‰,较6月下降64.8%,达到基本清洁水平。深化“蓝色循环”模式,建成赣榆区青口渔港“蓝色小屋”示范项目,配套分拣仓库,实现垃圾回收、公益净滩、环境教育多功能集成,与中石化资源循环利用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推进海洋垃圾“回收—研发—产品化”全链条处置,打造“连云港特色”资源化路径。

海洋宣传力度持续增强。今年,我市持续开展“爱心海滩”、“与雷锋车同行携手净滩巡河”、“飞羽海州湾美丽连云港(鸟类)摄影比赛”、2025年海洋保护净滩活动暨“美丽江苏———江河湖海青蓝行”海洋篇、第九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等,24家企事业单位、500多名志愿者参与爱心海滩认领,开展公益净滩51次,清理海滩垃圾约15吨。2025年海洋保护净滩活动暨“美丽江苏———江河湖海青蓝行”活动报道被国内外10余家主流媒体转载,并获中国驻斯特拉斯堡总领事馆点赞,彰显了政府、公众与国际社会协同护海的合力。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