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晨晨)“嫦娥仙子翩跹起舞,非遗说唱婉转悠扬,刚出炉的小吃香气扑鼻……”国庆期间的赣榆二道街,处处洋溢着热闹的烟火气。这条充满古韵的街区化身“国庆文艺长廊”,“锦衣卫”巡街、非遗展演、美食市集轮番上演,中秋夜的“嫦娥奔月飞花秀”更是让游客在大快朵颐之余,沉浸式感受文化与消费碰撞的独特魅力。
这样热闹的消费场景,正是赣榆区县域商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全国县域商业创新发展交流活动上,商务部发布2025年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案例,赣榆区成功入选,成为江苏13个获此殊荣的区县(县级市)之一。
商圈织网:
多元场景激活消费活力
夜幕降临,二道街的灯火渐次点亮,小吃摊的热气、演出的声响裹着人潮,慢慢将整条街烘得热闹起来。人们捧着美食,看着表演,满街都是烟火气。
“以前想逛夜市,总觉得没个像样的地方去,现在二道街火起来,可算有了好去处。”市民王先生的话里满是真切的满足,也恰恰道出了赣榆商贸烟火气升腾、消费场景焕新的生动变化。
近年来,赣榆区紧扣全市商业网点规划,有序推进商业板块建设,如今已形成吾悦繁华里、青口步行街、新城区、赣榆老街4个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同时,前进社区、繁荣社区两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也同步落地,并依托圈内学校、文化艺术培训机构,常态化开展文艺表演、知识竞赛、手工创作等活动,在便利居民日常消费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生活幸福感。
在此基础上,赣榆区打造14个特色商圈街区。例如,以“赣榆美食一条街”为代表,推动地方海鲜、赣马羊肉、青口黄粉等特色餐饮消费;以吾悦、万达商圈为依托,发展综合商业消费,并配套打造酒吧咖啡休闲街区、特色餐饮街区,吸引多元业态入驻;同时创新探索“星空夜集”“花园排档”等消费新场景,有效激活品质夜经济,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亮眼的商业布局成效,也体现在消费数据的持续攀升中:2024年该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3.7亿元;2025年上半年,这一指标同比增长6.1%,实现192.76亿元,彰显出赣榆区商贸市场的强劲活力与稳健发展态势。
物流筑基:
三级网络打通双向通道
作为农业大区、渔业强区,赣榆区以构建县(区)、镇(乡)、村(社区)三级物流网络为目标,打造了以区级寄递物流中心为核心、镇级仓配中心为分拨点、村级站点为补充的物流体系。目前,赣榆区已建成1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5个镇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实现行政村覆盖率、通达率“双100%”,彻底解决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让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的“双向通道”更加畅通。
针对农产品保鲜、运输的特殊需求,赣榆区还重点推进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为其配备加工、预冷、质检、包装、冷藏等设备,大幅提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2022年至2024年,赣榆区先后建成5个农产品冷链集配中心项目、1个农产品冷链集配项目和1个牛肉加工项目,不仅助力了地方经济发展,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
顺丰、京东等物流企业也纷纷布局赣榆,针对生鲜产品需求设立300余个快递网点,提供专车上门收件服务,实现“即装即发”。“直播赋能、物流基建、品牌孵化”的三位一体策略,推动农村电商从单点销售向全产业链升级,“数智兴农”的潜力不断释放。当物流不再成为制约,赣榆的特色农产品、海产品才能真正走出乡村、走向全国,为县域商业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电商赋能:
小海鲜插上“大翅膀”
为助力农产品“触网云销”,赣榆区先后挂牌成立连云港电商学院赣榆实训基地、人才会客厅电商讲习所等品牌阵地,升级改造电商选品中心,为本地海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搭建起直播销售平台。同时,该区还举办“蓝莓直播电商陪跑营”等培训活动,累计开展40余场次,覆盖5000余人次,培育了一批懂技术、会直播、善经营的电商人才。
考虑到海产品对仓储运输的高要求,赣榆电商积极构建冷链物流体系,城发冷链等仓储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全区冷库容量达37万吨;顺丰、京东开通92条海鲜寄递冷链直发线路,冷链车全程制冷,实现95%次日达,确保海鲜从“海洋到餐桌”全程新鲜。
如今,赣榆区正朝着“打造全国规模第一的海产品电商直播基地”目标迈进,全区拥有网红近6000名,2024年实现电商交易额235亿元,增长23.68%;快递上行量1.81亿件,增长27.66%。对虾、带鱼、海参等产品更是拿下全网销量第一的好成绩,单场直播最高销售额达3664万元。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