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文华 通讯员 陈豆)9月开学季的脚步越来越近,同学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重返校园?别忘了,健康报到是第一课。近日,各地学校将联合医院,陆续启动新学年的结核病集中筛查工作。这场年度“健康保卫战”,关乎你我,更需要每个人认真对待。
“学校是集体生活场所,教室、宿舍人员密集,一旦存在未被发现的传染源,很容易引起传播。”市第四人民医院公共卫生处处长宋琪琪表示,“早筛查、早发现,是保护学生健康最有效的方式。”
本次结核病筛查主要面向入学新生,同时部分学校也将对具有结核病接触史、或近期出现咳嗽、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的学生进行重点排查。目前采用的筛查方法包括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和新型的结核抗原皮肤试验(EC试验)。这两种方法均通过皮内注射试剂,并在72小时后根据皮肤反应判断结果。宋琪琪特别提醒:“注射后2至3天内不要抓挠、沾水,若局部出现轻微红肿属正常反应,无须过度紧张,避免因人为干扰影响结果判断。”
若皮肤试验结果异常,如硬结或红晕直径超过规定标准,或学生伴有持续咳嗽超过两周、低热、乏力等可疑症状,医生将建议进一步做胸部X光检查以明确诊断。“筛查结果异常并不等于确诊结核病,公众无须恐慌。”宋琪琪解释。皮肤试验阳性可能仅代表潜伏感染,即机体曾接触结核杆菌但未发病。这种情况下,医生会综合评估并可能建议预防性服药。一旦确诊为结核病,只要遵医嘱完成6至8个月的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康复,不影响后续学习和生活。
宋琪琪同时提醒,若学生出现持续咳嗽、午后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切不可隐瞒,应及时向家长和老师报告,并尽快就医。早期发现和干预不仅能提升治愈率,还可有效阻断传播链。
目前,学生可通过两种途径完成结核病筛查:一是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筛查,需携带学生证并按医生要求说明近期身体状况;二是自行前往定点医院的结核筛查门诊,建议提前通过医院公众号查询门诊时间,避开高峰以减少等待。
此外,宋琪琪还呼吁,筛查仅是防控的第一步,日常防护措施同样关键。她建议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咳嗽时用手肘遮挡、不随地吐痰,教室和宿舍每日通风2至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同时,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增强自身免疫力,共同构建牢固的校园健康防线。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