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非凡)昨日上午9时,来自山东枣庄的鞠成哲手捧鲜花,叩响了百岁老兵田德洪的家门。这一刻,承载着一场跨越77载的等待,虽素未谋面,却情系同一段烽火岁月。
“田老,我替我大爷爷鞠崇俊来看您了!”鞠成哲快步上前,将鲜花献给田德洪。花束中的卡片上工整写着:“共革命,同进步,兄弟情,世代传。”田老激动地伸出双手,紧紧握住这位战友后代的手。
这次相见,源于一篇《一张老照片里的战友情》的文章以及一张黑白老照片。前不久,鞠成哲在网上看到田德洪儿子田明写的文章和合影后,通过海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到田老。
照片摄于1946年,画面中两位年轻人身穿粗布军装,肩并肩紧靠在一起,田德洪的右臂搭在鞠崇俊肩上,两人脸上洋溢着质朴坚定的笑容。“父亲常说,这是他最珍贵的回忆。”田明说。
望着战友侄孙,田德洪的记忆闸门再次打开,他用颤抖的声线,娓娓道出那段烽火岁月。
“1946年,我在山东荣成县公安局当侦查员,和你大爷爷是同事。”田老回忆,“我们常一起侦察敌情、反特锄奸。他胆大心细,我们无话不谈,晚上甚至挤一个被窝睡觉。”
1948年,两人一同参军,在山东临淄教导团接受了8个月培训后,又一同被分到第七纵队20师。当时正值淮海战役前夕,田德洪被分到60团任收发员,鞠崇俊则去了58团。匆匆一别,竟成永诀。
“分别后,再没他的消息。”田老声音低沉,“这些年,我一直在打听他的下落。”鞠成哲带来的消息,终于解开了这个深埋77年的心结。
“田老,我大爷爷没有牺牲在战场上。”鞠成哲告诉田老,鞠崇俊后来随部队编入24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64年转业至黑龙江,后因身体原因返回山东荣成,于1999年去世。
“淮海战役时,58团伤亡惨重。您以为他牺牲了,他也一直牵挂战友,常念叨要打听大家的下落。”鞠成哲恳切地说。
田明再次拿出那张老照片,田德洪凝视着战友年轻的面庞,眼眶湿润:“你们要继承老一辈艰苦奋斗的作风,更要努力超越前人,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祖国永不褪色!”
鞠成哲深受感动:“今天过来,不仅是完成个人心愿,更是代表家族完成大爷爷的未了之愿。两位老人彼此惦念了一辈子,今天我终于替大爷爷找到了战友。这次相逢,让我觉得自己又多了位家人。”
临别之际,鞠成哲将自己撰写的七十余万字《鲁南抗战史》赠给田老。田德洪轻声唱起《新四军军歌》,熟悉的旋律回荡在客厅,仿佛将所有人带回了那个信仰如火、情谊如金的年代。
一段跨越四分之三个世纪的思念,一次后辈不负先辈嘱托的追寻,在这场相隔77年的“重逢”中,革命情谊得以延续,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