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用心用情用力成就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我市加速绘写“老有颐养”暖心图景


(记者 郑非凡 通讯员 张楠 刘静)76.38万次上门服务温暖万千家庭,153份“适老化焕新”订单重塑幸福晚年,162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串联起便捷可及的养老网络……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交汇点,我市用扎实而温暖的数据,书写养老服务体系从“有”到“优”的民生答卷。


  清晨7时,居住在海州区巨龙花园的郁爷爷正对着智能屏测量血压,数据实时上传到云端健康档案。“现在孩子们不管在哪里,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我们的健康状况。”这个曾让年过七旬老两口忧心忡忡的“空巢”之家,如今因智慧养老设备的入驻焕发新的生机。


  这份触手可及的安全感背后,是我市智慧养老服务的创新实践。“以前最怕晚上突然不舒服,叫天天不应。”郁奶奶指着茶几上的智能终端感慨。去年冬天,她半夜突发心绞痛,一句“小度小度,呼叫医生”便接通了市一院的急诊平台,医护人员通过视频指导用药,社区网格员十分钟内就赶到家中。“现在有了这‘救命屏’,孩子们在外打拼也踏实多了。”郁奶奶的话语里满是安心。


  在海州区顺安馨城小区,85岁的伏奶奶适应着新轮椅。“您看这扶手高度正合适,坐垫也加宽了。”瑞德养老的工作人员调整着座椅角度,老人缓缓地转动轮椅:“原来的轮椅坐不下了,本想凑合用,没想到政府补贴完,自己才花280元,就立马换了新的。”


  在市适老产品推广指导中心展厅内,电动护理床、智能检测器等百余种产品琳琅满目。工作人员介绍,像伏奶奶这样受益于“焕新”行动的老人已有153位,政府补贴拉动消费超34万元。


  市民政局养老处处长胡伟介绍:“补贴比例固定30%,但最高额度提升至15000元,还能在限额内多次申请。”他指着一款智能监测床垫说,不少家庭先买了轮椅,后来又添置了这类辅具,“政策灵活性让更多老人能按需升级养老设备。”


  住在海州区博纳花园的王爷爷体会了居家上门养老服务的便利。王爷爷一家去年11月遭遇困境,老伴因感冒引发神经性耳聋,自己又因眼底出血需异地手术。社区得知后立即联动美佳乐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健康检测和上门打扫服务,志愿者还主动承担起接送孙女的责任。“当时真是天塌了,多亏社区伸出援手。”康复后的王爷爷说起这段经历,声音仍有些哽咽。


  据悉,我市已为在册1547名特殊困难老年人落实探访关爱服务。目前,已为18.45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养老服务76.38万次,居家上门服务率达到16.88%。


  从细致入微的适老化改造,到温暖周到的社区服务,港城正构建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托起老年人幸福安稳的晚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持续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把共同富裕‘最后一公里’走得更稳、更实,用心用情用力成就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