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晨晨 杨泽芃 周冬晓)在赣榆区,一场以创新为引擎的能源产业变革正在澎湃涌动。从LNG接收站的钢铁森林到生物航煤的绿色生产线,从光伏组件的智能车间到石化新材料的创新工厂,赣榆区正以“链式思维”重构产业版图,推动传统石化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今年上半年,该区光伏产业实现产值55.18亿元,增幅19.1%;石化产业实现产值147.53亿元,增幅11.3%。
■临港聚链
筑牢石化产业根基
崛起千亿级增长极
走进柘汪镇江苏华电赣榆LNG接收站、华星燃气LPG库区等工程施工现场,工人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每一个角落都涌动着奋斗的激情。
以华电LNG接收站为例,这一由中、韩、英、日四国企业共同投资的64亿元项目,是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江苏省首个获批的围填海项目。项目建设1座21.7万立方米LNG卸船码头、3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及配套设施,配套建设25公里外输管道。项目投产后,既能为赣榆区石化产业提供清洁能源支撑,强化能源产业链的保障环节,又能提升连云港在区域能源供应中的战略地位,为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提供更稳定可靠的天然气供应,加速全国天然气一张网的形成。
围绕石化新材料产业链构建,赣榆坚持“炼化一体、减油增化”,稳步推进柘汪临港产业区化工园区扩区,为引进更多高端石化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创造条件。“我们锚定‘冲刺苏北第一,打造千亿园区’定位,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绿色化延伸。加快建设兼具强大动力、蓬勃活力、巨大潜力和独特魅力的临港‘石化新材之城’。”柘汪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驱动
延伸产业链条
激活绿色经济价值
走进柘汪镇连云港荷润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工人正忙着检查阀门、监测设备数据、加注溶剂,一派安全有序的生产景象。这里试生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正以创新技术打通“废弃物资源化—绿色能源生产—航空领域应用”的全链条,拓展了赣榆区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应用空间。
“可持续航空燃料以废弃动植物油脂、餐厨油、农业废弃物等为原料,通过可持续方式生产航空替代燃料。”连云港荷润化工行政总监刘晓东介绍。该项目由国内首家获民航局生物航煤适航认证的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核心在于通过生物合成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作为赣榆区合成生物产业的重要“引擎”,项目将有效带动周边废弃油脂、秸秆等非粮生物质资源集约利用,推动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新质化健康发展。项目占地712亩,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二期将拓展至秸秆利用及生物质原料等领域,进一步降低对传统化石资源的依赖,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百亿元。
■多元布局
织密能源网络
构建协同生态体系
近年来,赣榆区以多元布局为抓手,积极构建绿色能源新生态,推动光伏产业与石化产业形成“多元互补、协同减碳”的生态体系,全力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连云港东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里,自动化流水线每16秒就有一块高效光伏组件下线,为产业链提供核心发电部件;荣发新能源光伏玻璃深加工项目,产出高透光、耐候性强的关键封装材料;九天新能源光伏焊带项目则专注高性能产品研发生产,预计年产2000吨,可配套5GW光伏组件,为电池片高效连接提供核心导电材料。光伏产业各环节紧密联动、协同发力,一幅多点突破、多元并进的发展图景正生动铺展。
光伏产生的清洁电力,又能反哺石化企业的生产环节,降低整体产业链的碳排放。这种“传统能源升级+新型能源拓展”的协同模式,正推动赣榆从“能源产业集聚区”向“绿色能源创新高地”跨越。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