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灌南两女孩逆境拼搏考取大学


(记者 杨锐冰 张晶晶/文 樊晓姝/图)夏日的灌南乡间,阳光炙烤大地。新集镇果林村和金圩村的两个小院里,因两份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空气中弥漫着不同寻常的喜悦与期盼。

  奶奶年迈多病,但和大姑一起供养姐弟俩读书……515分的卢梦凡收到了盐城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父亲去世,母亲打零工拉扯三个读书娃,贾涵茹今年以530分奔赴苏州工学院——这两个在生活重压下依然倔强成长的女孩,即将带着全家人沉甸甸的爱,踏上人生新征程。


74岁奶奶供兄妹俩读书

卢梦凡以515分考取盐城师范学院



灌南县新集镇果林村,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满小院,地上晒着豆角干、黄瓜干、萝卜干。74岁的奶奶眯着近乎失明的双眼,摸索着翻动竹匾里的马齿苋。

  今年夏天,一张来自盐城师范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终于飞到了这个小院。515分的高考成绩,对于从灌南高级中学毕业、常年保持年级前20名的卢梦凡来说,是多年苦读的回报。可随之而来的学费压力,却让这个本就拮据的家庭犯了难。


  

这个家的日子,从来就没轻松过。爷爷41岁因白血病去世;父亲18年前因交通肇事逃逸服刑,今年刚刑满出狱,既没手艺也没收入;母亲也在父亲出事后离开这个家,至今没有联系。家里几口人,真正能指望的,只有74岁的奶奶和住在隔壁村的大姑。



  “我这身子骨,不争气啊。”奶奶叹息着,撩起裤管,露出因风湿性关节炎变形的双腿,她患有白内障、脑梗、慢性肝硬化,“从床上爬起来都费劲。”

  70岁那年,奶奶突发心脏病,被连夜送到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随后又送往南京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支架从腿上穿进去,住了50多天院,家里的钱全花在药上了。”作为低保边缘户,政府减免了部分费用,但药费仍是沉重负担。“要不是政府照顾,我们连药都买不起,生病没钱治啊。”


  家里的主要收入,靠的是6亩地的租金,每年约6000元,再加上政府的救济,勉强够维持基本生活和奶奶的药费。卢梦凡和正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专的哥哥,学费和生活费几乎全靠大姑帮衬。卢梦凡奶奶说:“卢梦凡平时很省,从小到大,从来不跟家里提要求,就连小店、超市都很少去。”

  而大姑家的日子也不轻松,今年她的儿子——卢梦凡的表弟,以588分考上了扬州大学,两个大学生的开销压得大姑喘不过气。每天晚上,大姑都会来看看奶奶,一边陪老人说话,一边手里不停地做着缝纫活儿补贴家用。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卢梦凡也没闲着。这个暑假,她住在大姑家,每天去附近的服装厂剪线头,“一元钱一件,每天干五六个小时,能挣几十块是几十块。”白天打工,晚上回家后,她就捧着英语书复习,准备大学的四六级考试。卢梦凡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快点毕业工作,“先攒钱赚生活费,找份好工作,帮奶奶改善生活,等有能力了再考研。”


母亲打零工拉扯三个读书娃

贾涵茹以530分考取苏州工学院



盛夏的新集镇金圩村,贾涵茹外公、外婆家的院里院外生机盎然。无花果树郁郁葱葱,玉米地一望无际,黄瓜、丝瓜、辣椒挂满枝藤——这满院的鲜活,是外公、外婆用勤劳双手种下的希望。


  “530分,比平时模拟考差了些。”18岁的贾涵茹摩挲着苏州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心中百感交集。这份通知书背后,藏着一个家庭的风雨故事。



  2022年10月,父亲在打工的工厂意外离世,那时贾涵茹刚上高一,老二读初一,最小的弟弟才上小学二年级。“天好像一下子塌了。”母亲红着眼圈说。父亲留下的赔偿金,一部分给了在河南老家务农的爷爷、奶奶,一部分在县城买了80平方米的房子供孩子们上学,剩下的全存作学费。如今,身体尚可的外公、外婆成了家里的“后勤补给站”,常拎着新鲜蔬菜接济女儿一家。


  这个四口之家,三个孩子都是“读书苗子”。采访当天,马上要上初三的老二被妈妈留在县城家里写作业;虎头虎脑的小弟弟最让人骄傲,在灌南实验中学读四年级,这次考了年级第一。“三个孩子都省心,学习从不用催。”母亲笑着说,她的教育理念很简单:“学习靠自己,作业自己做好。”


  这个暑假,贾涵茹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埋头苦读英语书备战大学四六级。“想提前准备充分点,到了大学就能心无旁骛地学习。”她眼神明亮,充满期待。过几天,她们还要和妈妈一起回河南老家,“快七八年没见爷爷、奶奶了,爸爸出事那年他们来看过我们,这次终于能回去看看了。”


  选择苏州工学院,是她和妈妈的共同决定。“向往苏南,妈妈也不放心我去太远的地方。”谈及未来,贾涵茹目光坚定:“我想考研,目标是南京的院校。”


赣榆四位学子学费解决

去年帮助的学子发来感谢信


8月8日,本报报道了四位赣榆励志学子的故事。张红玲在父亲种地的背影中学会坚强,以571分考上苏州科技大学;冯梓航从轮椅上的父亲身上汲取力量,用551分叩开大学校门;张玉树带着母亲“读书就有盼头”的嘱托,以532分追逐环保梦想;王欢欢靠着爷爷、奶奶捡废品的微薄收入,同样以532分实现大学梦。

  走访张红玲、冯梓航、张玉树三位学子当天,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党委成员、副总编辑韩猛带着爱心人士窦总、刘总一行,为三位学子送去行李箱、书包以及6000元助学款。得知张红玲的姐姐今年大学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来自上海的刘总还为她提供见习岗位,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

  “很感谢叔叔阿姨百忙之中抽空来看我,你们的爱心资助我收到了,不仅解决了我的学费难题,更让我感到被社会的关爱,让我更有勇气专注学习。”冯梓航在收到助学款后说。

  此外,爱心人士冯东方等13位爱心人士共为冯梓航凑齐9800元学费;张为余等14位爱心人士为张红玲凑齐13335元学费,并为她介绍苏州本地大学兼职的岗位;金星等17位爱心人士为张玉树凑齐7400元学费;秦继真等18位爱心人士为王欢欢凑齐8600元学费。

  “我是王宏运,现就读于南京医科大学……一年前的现在,正是贵机构的‘微爱筑梦’助学公益行和无数素未谋面的社会好心人的帮助,让我这个曾为学费辗转难眠的学生,真正踏上了大学的土地。这一年里,我最大的成长,是从‘被动接受帮助’到‘主动学会担当’。”就在前不久,我们去年帮助的学子王宏运也发来感谢信,“我常常想,自己何其幸运,能被这样的温暖包围。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感恩继续前行:在学业上追求精进,在服务中锤炼初心,更会像你们一样,把这份善意攒成火把,努力照亮更多人的路。”

  ●卢梦凡大一开学费用:7400元。

  ●贾涵茹大一开学费用:7981元。

  ●助学热线:13851291243(加微信请备注“助学”进助学微信群)。助学QQ群:157817222。

  ●报名条件:连云港籍2025级本科录取新生(不含免学费专业);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学生(孤儿、建档立卡子女、城乡低保子女,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家庭子女优先)。

  ●报名方式:助学热线报名;微信扫描二维码报名。

  ●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8月15日。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