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不用开刀,一针就能拥有高鼻梁”“纯天然植物精华,躺着就能瘦10斤”……当心非法医美“陷阱”


(□ 王进文 武雪 王新月 刘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医疗美容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一些不法分子瞅准商机,打着“低价”“速效”的幌子,精心编织起“美丽陷阱”,让不少消费者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付出惨痛代价。面对非法医美乱象,海州区卫健部门严厉打击,自2023年至今,执法人员已经检查场所350余次,立案查处30余起,罚没款60余万元。

隐秘角落的危险“变美”术

  没有固定场所,宾馆客房、私家轿车后座、居民住宅客厅甚至普通美甲店的角落,都能摇身一变成为“手术室”。一些所谓的“美容老师”,拎着装满“三无”产品的工具箱,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以低价吸引顾客。

  “当时在社交平台看到广告,不用去医院,在家就能变美,价格还特别便宜。”市民李女士说。她联系上了“美容老师”樊某,希望通过注射美容针改善容貌。然而,注射后,她的脸部迅速出现红肿、瘙痒等不良反应。当她想要维权时才发现,她对樊某的真实身份一无所知。

于是,李女士向海州区卫生监督部门投诉。经核查,樊某未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擅自从事医师执业活动,被处以行政处罚。海州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介绍:“这类流动‘黑医美’隐蔽性强,他们和消费者基本都是通过网络联系,交易完成后就消失不见。而且使用的产品大多没有质量保障,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很难维权。”

生活美容馆里的医美“陷阱”

  “不用开刀,一针就能拥有高鼻梁”“纯天然植物精华,躺着就能瘦10斤”……刷到楼下美容院这些诱人的广告时,心里是不是已经痒了?但许多消费者并不清楚,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有着本质区别。普通美容院只能进行洗脸、按摩、敷面膜等非侵入性的基础护理,而玻尿酸注射、双眼皮手术、针灸减肥等项目,都属于需要专业资质和严格卫生条件的医疗行为。

  曾在海州区商业街某生活美容院接受双眼皮手术的顾客张女士,谈起自己的经历懊悔不已:“当时店里说他们的技术很成熟,保证没问题。可手术后没几天,伤口就开始感染化脓,眼睛肿得睁不开。”经调查,这家美容院在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大张旗鼓地开展双眼皮手术。店内环境简陋,消毒设备形同虚设,手术工具随意摆放。

“生活美容馆越界经营医疗美容项目,风险极大。”海州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表示,“医疗美容对环境、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有严格要求,这些违规操作很容易导致感染、过敏,严重的还会造成器官损伤。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被虚假宣传迷惑。”

筑牢防线  守护“美丽安全”

  “我们通过日常巡查、群众举报等多种渠道,对非法医美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海州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监督二科科长王新月表示,“同时加强了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非法医美的辨别能力。”

打击非法医美,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雷霆手段,更需要消费者提高警惕。求美者在追求美丽时,务必牢记“三看”原则:一看场所,正规医美机构都会在显眼位置悬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诊所备案凭证》;二看人员,操作的医生必须持有《医师执业证书》和《医师资格证书》;三看药品器械,正规进口产品必定有清晰的中文标识,注明生产厂家、使用剂量和禁忌证等关键信息。医美场所采用的设备、耗材应该有“械”准字号,药物应该有“药”准字号,即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如果是“消”“妆”字号,属于卫生消毒产品、化妆品范畴,只能外用,一定不能用于注射。

  海州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副主任张云峰表示,如果遭遇非法医美,要立即保留转账记录、产品包装等证据,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并拨打12345或卫生监督部门电话(0518—85706310)进行投诉。“我们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医美行为,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监督,让非法医美无处遁形。”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