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餐饮行业转型,让“烟火气”燃得更旺



     □ 刘茜文近日的港城街头,一道打破常规的风景正悄然搅动着市井烟火。在市区朝阳东路的希尔顿欢朋酒店门前,支起了一排整齐的摊位,透明餐盒里,酱色浓郁的焖肉泛着油光,啤酒鸭的香气在晚风里飘散——这些出自五星级酒店后厨的美味,价格却比酒店堂食亲民许多。过往的市民纷纷驻足,掏出手机扫码付款,带走这份来自大酒店后厨的美味。

       这并非个例。据不完全统计,仅半个月时间,市区已有超过10家中高端酒店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开展外摆销售活动。这一现象引发市民广泛关注:曾经主打高端宴请和商务接待的中高端餐饮,缘何纷纷放下身段,走向街头巷尾?这种转变又将为港城的餐饮行业乃至城市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深入一线,探寻背后的故事。

    街头飘出“星级味道”

       暮色四合时,苍梧路上的苏宴楼门前已升腾起市井烟火气。往日里供车辆停放的门庭,此刻被一排蓝色的售卖棚占据,长桌上,水晶肘子泛着油亮的琥珀色,红烧肉蒸腾着热气,10多种熟食整齐排开。销售人员正麻利地分装菜品,排队的市民伸长脖子打量价目牌,有人举着手机对着油光锃亮的狮子头拍照,有人隔着绿化带大声询问:“师傅,酱鸭翅还有吗?”

    “我们外摆摊快一个月了,主打家常熟食,就图个方便实惠。”苏宴楼销售人员一边给顾客装袋,一边笑着介绍,“你看我们的招牌狮子头,一份足足10个,才卖28元,用料实在味道还好,每天都被抢着买。”他指向空了大半的展台说道:“每天傍晚5点到7点这段时间出摊,正好赶上大家下班回家,好多人路过就顺带买几份回去当晚饭。碰上热销的菜品,有时候一个多小时就卖光了。”

        海昌路上的红双喜酒店则把“后厨味道”搬进了临街的店铺。在这个被命名为“红双喜外卖小店”的空间里,卤味的咸香与面点的麦香在空气里交织,冷柜里陈列着刚出炉的各类菜品和特色面点。“我们的精品盒饭卖得不错,现在每月能卖300多份。”店员介绍。

       在尊立方酒店的露天广场上,一场热闹的直播带货正吸引着路人驻足。“家人们看过来!刚出锅的豆芽炒牛肉,直播间下单只要11元。”主播举着手机绕场拍摄,镜头里既有正在选购的市民,也有打包好的堆成小山的外卖盒。“我是刷抖音刷到的,特地过来看看。”拎着2大袋吃食的李女士晃了晃手机,“这烧鸡加柠檬鸡爪才30多元,比菜市场买的还便宜,关键是酒店做的,卫生有保障,吃着放心。”

      就连一向以政务接待为主的云台宾馆,也在近日悄悄打开了“门”。每日下午5时,便会在酒店门口支起长桌,特色的小吃和酒店菜品吸引人围了一圈又一圈。

       从星级酒店的后厨到街头巷尾的展台,从精致的宴席菜单到平价的外卖套餐,连云港的中高端餐饮正以看得见的速度“下沉”,将“星级味道”带到市民身边,构建起一个全新的街头餐饮市场。

    餐桌风向缘何“转了”

       当星级酒店的红烧肉香飘在街头,当商务宴请菜单上的名菜变成上班族的便当——港城这场中高端餐饮街头化浪潮,正悄然改写着餐饮行业的生存法则。这股热潮背后,是消费市场迭代与酒店经营逻辑重塑的深度共振。

       当下,港城餐饮消费的新趋势愈发清晰。市民的餐桌需求早已跳出“吃饱”的初级阶段,转向品质、便捷与多元体验的复合追求。“现在大家出去吃饭,不再只看餐厅的装修有多豪华,更看重菜品的口味、食材的新鲜度和价格是否合理。”市民张女士说,“像这些酒店推出的外摆菜品,价格实惠,品质又有保障,符合我们的需求。”

       与此同时,传统支撑中高端餐饮的“黄金赛道”正在收窄。“过去我们酒店的主要客源是商务宴请和大型会议,但现在这类活动减少了很多。”某高端酒店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曾经依赖的“高端需求基本盘”逐渐松动,这一变化迫使酒店必须重新审视市场定位,寻找新的发展路径。而当前行业趋势也印证了这一变化:政宴“走”了,商宴、婚宴“缩”了,家宴、朋友餐、工作餐等趋“涨”了。

       市场倒逼之下,酒店的经营逻辑正在发生深刻重构。“边角料时间”的激活成为应对成本压力的重要突破口,将非高峰时段闲置的厨房产能释放到街头,成了不少酒店的选择。记者采访了解到,苏宴楼外摆业务启动后,不仅后厨利用率有所提升,人力成本分摊也有所下降。红双喜让宴会厨师在空闲时预制外卖菜品,这些都是对闲置资源的精准盘活。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餐饮本质的回归。如今港城越来越多的中高端餐饮企业开启从“社交酒桌”到“市井烟火”的转型,将内容营销的重点从强调食材的稀缺性,转向食材的新鲜度、菜品的烟火气、亲友聚餐的温馨氛围,以及实实在在的优惠活动等,并借助线上平台开辟与新兴主力客群的有效沟通渠道。这种转型的核心,正是回归服务民生的本质——用合理的价格、优质的产品、用心的服务,满足真实、多元的消费需求。

        这种从“云端”到“人间”的转变,并非行业的衰退,而是市场倒逼下的主动求变。它让中高端餐饮在满足高端需求的同时,也能为大众日常消费注入品质惊喜,构建起一种更具韧性的商业形态。

       当“星级味道”的烟火气撞上“街头老味道”的再升级

       中高端餐饮的“星级味道”在街头飘香,这场主动求变虽为行业注入新活力,却也引发了多维度的碰撞与调整,促使各方在摸索中不断寻找新的平衡。

       首当其冲的便是街头餐饮生态的重构,传统小商户正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酒店有品牌背书,菜品精致度不输我们,价格也实在,顾客自然被吸引。”在市区苍梧路经营小吃摊多年的李师傅道出了不少从业者心底的担忧。

       在港城商业综合体采访时,笔者发现昔日的街头店铺校友川菜馆、左心房等港城本土餐饮品牌走进了商业综合体。海州吾悦广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今年加强了本土品牌的商业孵化,让更多小餐饮走向品牌时代。

      一个走向百姓烟火巷,一个登上商业综合体,这种碰撞与调整之外,港城餐饮变革也在悄然孕育着更具韧性的行业新生态。常态化外摆正逐渐从“应急之举”转变为“战略选择”。市区多家酒店负责人透露,计划将外摆业务纳入长期战略规划之中,通过标准化运营打造“酒店堂食+街头外摆”的双场景服务网络,从而让高端资源与大众需求能够实现更为高效的对接。

       更多的商业综合体宣布将引入港城本土街头品牌,让商业综合体增加贴近性和烟火气,这种变革中的连云港餐饮江湖值得期待。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