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江 通讯员 孙杰)为进一步激活海洋经济的“蓝色引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分局锚定发展所需、项目所盼、企业所急,在规划上引导现代海洋装备产业等体系发展,以精准要素保障为涉海重大项目护航提速,推行“管家服务”机制,不断提升营商“软环境”。
连云港是我省海洋空间规划“三纵三横三门户”的关键一环,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市开发区自然资源部门按照“陆海统筹、生态优先”原则,围绕“科技引领、产业培育”主线,科学组织开展海洋经济相关专项规划编制,积极推动《开发区海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开发区海洋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核心规划、计划落地实施,打造“一区多园、一园多能”的现代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在规划引导下,海洋装备产业园聚焦海上风电、智能装卸、油气勘探等领域,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装备产业体系;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依托“中华药港”,集聚创新资源,构建起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就业的长链条产业体系;中复连众、中复神鹰等龙头企业在临港片区拓展扎根,产业集群加速彰显。去年,市开发区12家规上海洋装备企业实现产值59.1亿元,同比增长15.8%,蓝色经济发展成色更足、动力更强。
为做好涉海重大项目自然要素保障服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分局坚持项目为王、服务为先,在土地保障方面,推行“一个项目、一张图、一张表、一专班”服务机制,构建“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项目推进闭环。“每月组织现场调度,提前介入选址预审、征地拆迁、土地供应等关键环节,推动项目用地‘拿地即供、供地即动’。”该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具体指标纳入土地出让条件,产业园区土地得到高效集约利用。截至目前,总投资50亿元的海洋装备产业园一期厂房全面完工,远洋流体、成远船舶等多个亿级项目即将竣工投产,“一带一路”跨境商品供应链基地二期项目已竣工,预计年处理各类商品及原材料20万吨。连续四年,市开发区涉海重大项目供地保障率达到100%。
在服务上,该分局聚焦涉海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围绕全区40余家涉海重点企业,推行“管家服务”机制,安排专人负责填报“涉海企业直报系统”,动态监测渔业、新能源等板块运行数据,为科学决策与政策支持提供数据支撑。针对海洋生物医药等创新产业,助力打造连云港“蓝色伙伴关系”联盟,推动中华药港与江苏海洋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共建实验室、研究院,助推“蓝色药库”计划落地实施。其中,康缘药业牵头共建长三角首批创新联合体,带动江苏省首个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落地,累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超580个,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化石能源领域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项目落地,预计今年全面建成。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周金林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