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军人“退伍不褪色” :两代退伍军人 传承热血精神

【连网】(黄威 王新敏)家住连云区云山街道白果树村的金文培、金川父子都是退伍军人,他们不仅在事业上踏实肯干,平时也热心助人。为挽救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一位陌生人的生命,金川在父亲的支持下,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退伍不褪色”的热血精神,并在家庭中弘扬传承。

11

捐献造血干细胞

为垂危生命重燃希望

近日,笔者在云山街道白果树村村委会见到了金川。11月6日刚刚在南京捐献完造血干细胞,还没来得及休息几天,作为白果树村村委委员的他,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谈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金川说:“能够成为连云港市第1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感到非常骄傲!”

金川今年32岁,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义务献血。2012年,他捐献了检测血样,HLA分型相关资料汇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今年7月上旬,金川接到当地红十字会的电话,被告知河北有一名白血病患者与他捐献的检测血样相吻合,希望能够做进一步的配对。得知这个消息后,金川毫不犹豫地表示:“等待了6年,终于有救人的机会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挽救生命比什么都重要,我愿意捐骨髓!”

对白血病等患有骨髓疾病的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几乎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在非血缘关系的骨髓供需者之间,配对相符率只有五千分之一,有时甚至是几万分之一。“茫茫人海中,这也算是一种缘分吧。”金川说,既然已经决定要捐,那就要把这件事情做好,不能让人失望!

为确保自己能够顺利捐献,金川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天早睡早起,规律生活,戒掉烟酒,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注意保护好身体。此后,金川经历了高配、体检等环节,检查出来的各项指标都符合捐献条件。

11月6日,在南京中大医院,从金川身体中抽取的“生命火种”,被送往千里之外的河北,当天,成功地移植到了河北的一名“80后”患者体内,让他的生命之火重燃。金川也成为我市第19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同为退伍军人

父亲希望儿子“傻一点”

金川的父亲金文培也是一名退伍老兵。快言快语的他告诉笔者:“我们父子两代都是军人,也都是共产党员,虽然离开军营了,但是退伍不褪色,儿子的这个决定,我支持!”

“他怕我们老人担心,一开始还打算瞒着我们。”金文培坦言,因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不了解,家里人曾经有一些顾虑,但是经过红十字会以及医生的解释,他们打消了顾虑,全家人都积极支持。金川从南京捐献完造血干细胞回来之后,很多人都专门来看望他,为他的行为“点赞”,这让金文培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然,也有一些人说他们“傻”。金文培说,他听说接受儿子捐赠造血干细胞的患者也很年轻,而且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能够配型成功并不容易,如果不捐,对方很可能失去生的希望,两个孩子也将失去父亲。在这样的关头,作为退伍军人、共产党员,不管怎么说,都不能退缩。他希望儿子“傻”一点,为社会多做贡献。

“最不容易的是我家儿媳妇,她刚刚怀上二胎,不仅支持金川的决定,还亲自陪着金川去南京捐献,我很受感动。”金文培说。

军旅作风在这个家庭传承

金文培从部队退伍后,白手起家开始创业。他挖过鱼塘、承包过冷库、干过工程。因为头脑灵活、不怕吃苦、诚信做事,家庭的经济条件逐渐好转。“当年在部队的那一段岁月,不仅锻炼了我的体魄,还造就了我不怕吃苦的精神。”金文培说。

金文培为人热心,乐于助人,谁家有困难他都愿意帮一把。他的孙子上幼儿园,他负责每天开车接送,有一位村民找到他,希望他能顺便帮忙接一下自己的外孙女。金文培爽快地答应了,这一接就是一年。“他家外孙女跟我家孙子在一个班,都是举手之劳。”金文培笑着说。

金川职高毕业后,金文培想让他参军入伍。从小就向往军营生活的金川非常高兴,并顺利成为一名运输兵。穿上了“橄榄绿”的金川,在部队表现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共产党员。退伍回乡后,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已是白果树村村委委员,在村里负责财务、团委等方面的工作。他踏实肯干、认真负责,村民遇到难事都喜欢找他帮忙,受到了大家一致称赞。

“我当过兵,金川也当过兵,小孙子的舅舅现在也在部队,我希望我的小孙子以后能考上军校,也到部队的大熔炉里锻炼成才!”金文培说。

无私大爱离不开好的家风传承。金川毅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大爱之举,不仅来源于部队大熔炉的培养锤炼,也来源于他本人感恩社会、回报人民的真挚情怀,更根植于党员家庭、军人家庭薪火相传的好家教、好家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