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港珠澳大桥24日通车运营 港城工匠沟通珠澳两地

【连网】(记者 周莹 通讯员 李康雷)10月24日,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车流、人流在这里汇集。

沿着长长的港珠澳大桥前行,在珠海和澳门连接处———珠澳口岸人工岛上,一座400多米长的桥梁连接着人工岛和澳门本岛。这座400多米长的桥梁,就是由咱们港城人建造的。

昨天,记者在市开发区尹宋村,见到了尹宋村党支部书记李康杨,他一脸的兴奋和骄傲,“没想到咱村办企业可以参与这个国家工程。”

                        (一)

时光倒流到2015年年底,当时已经有些名气的尹宋村村办企业———连广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接到了一份特殊的任务———参与港珠澳大桥桥梁施工。

“其实并不意外,我们早前在这个行业已经打拼20多年了。”李康杨回忆承接港珠澳大桥时说,“天津港工程、沿海多个港口以及缅甸、越南等多个国外项目,我们尹宋施工队都参与了。”

而这一切都源自1995年的一个村集体决策。“不靠山、没有滩、临街没有店”的尹宋人不甘于在土地上讨生活,要给自己换个活法。

李康杨介绍,当时,村里很多人家都买了桩机,但因实力有限,只能接一些零散的活,不成规模,也赚不到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康杨就组织大家将家里的桩机拿出来参股,仿造农业合作社的模式,整合村里的建筑机械,出门承揽工程。

为了鼓励大家,尹宋村集体贷款买了一台40多万元的水泥土搅拌桩机。看到村委会下了决心,村民们也都放心地将自家的建筑工程机械拿出来参股。很快,连广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并在当年获得了相关资质。

从这十几台桩机开始,尹宋村拉起了一支建筑队。1995年,天津港一期工程成为了尹宋村施工队承接的第一个项目。

“当时,我们挂靠在别人的施工队里。”李康杨说,主要是学习经验,一批村里的能人加入进来了。负责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和澳门本岛连接桥项目的杨涪,就在那个时候放弃了汽修的工作,加入了建筑队。这次“试水”也奠定了他们在软基路面施工的优势。

很快,尹宋施工队就开始活跃在沿海城市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天津港项目、盐城环城高速、缅甸一级沿海高速、越南南方岛项目等项目成为尹宋施工队的实战场,一批批尹宋的年轻人奔波在这些施工现场。

                        (二)

虽然有着20多年经验,但是港珠澳大桥依旧给尹宋施工队带来了一系列考验。

“一张概念图就让我架桥。”连广公司负责港珠澳大桥项目的杨涪感叹地说,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时间紧、任务重,面对国家工程谁也不敢有一丝耽误。

为了具化施工图,杨涪从外地请来了专家,将国外设计公司的概念图变为一张张可以具体操作的施工图纸。“专家就是宝贝,一年一个人几十万元,我掏得值。”杨涪说,承接国家工程,自己必须先弄得清清楚楚,可不能有丝毫模糊,以免影响项目进度。

设计师的概念图纸被专家清晰地“解读”出来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同国内架桥不同,港珠澳大桥跨径变化大。以杨涪他们修建的这座桥为例,25个跨度有5个跨径指标。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做五套模板,这对于资金紧张的杨涪来说真的有点头疼。

李康杨说,因为大部分工程都需要做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付款,港珠澳大桥也不例外。而且在南方,所有的模板、原材料都需要在当地采购,资金占用量很大,最高峰时,资金占用量达到3600万元左右。

在海上架桥虽然不是难事,但是闷热的南方天气却让尹宋施工队犯了难。鲜亮的钢筋摆上施工场地,一个星期肯定会生锈。杨涪说,为了保障施工质量,每次施工前,必须的一个任务就是除锈,“我们这个施工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方施工,这样的生锈速度,我们根本没有想到。”

这还不算,更加恶劣的是天气。2017年8月23日上午10点多,第十三号强台风“天鸽”正面袭击了珠澳两地。杨涪施工队租借摆放临时住所的船从海中被吹到了海边,临时住房严重损坏,很多机械也出现了问题,整个损失达到两百多万元。

然而待天气稍微变好,杨涪就急忙到现场查看损失情况,准备复工。“我们等不了,因为这个工程是国家工程,个人损失同国家工程相比,算个啥!”杨涪一边做好工人的安抚工作,一边抓紧时间调度材料,确保项目尽快复工。

                           (三)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伶仃洋海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口岸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所有的施工场所都在岭南闷热天气中,不仅材料受不了,人也受罪。

为了赶工期,杨涪施工队的工人采取两班倒的方式进行施工。因为是海上作业,根本没有地方可以搭建临时住所。如果将施工队驻扎在珠海,每次7公里的路程又耽误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涪将施工队临时住房“安在”租借的船上。

“工期非常紧张,工人驻扎在珠海根本不现实。”杨涪说,为此,他们租借了别人的船,修建了漂泊的临时住所,让工人们休息。因为南方空气非常潮湿闷热,他们又在船上设置了临时发电机,为临时住所内的空调供电。

其实在施工现场,这样的生活困难还很多。为了保障工人安全,每个工人都要穿上几十斤重的安全鞋。因为密不透风和闷热的天气,很多工人都患上了脚气病。

而杨涪这样的管理人员则每天都在跑路。因为临时住所床位紧张,他经常要珠海、施工现场两地跑。杨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每天需要跑路15公里,按照每月30天算,16个月就是7200公里。

昨天,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运营。杨涪接到李康杨的电话,在电话中,杨涪告诉李康杨,他收到了一枚特殊的港珠澳大桥纪念币,这是特别送给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

“因为只有一枚,我不能同你分享了,哈哈。”

“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我们参与就是最好的纪念。”李康杨说。

抚摸着手中的港珠澳大桥纪念币,在叙说过去的那些困难和经历时,杨涪说:“这些,都值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