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赣榆深水救人者获见义勇为奖

【连网】(通讯员 王宁 王雪 刘哲 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慧  )5月8日,七旬老人郑余成、好心村民邱佃会勇救落水老人事件一经报道,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赣榆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在第一时间授予他们“了不得好”赣榆人荣誉称号,市、区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他们见义勇为奖,对两人在危难时刻不顾自身安危,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勇救落水人员的行为表示高度赞扬,号召广大市民要以他们为榜样,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见义勇为传统美德,匡扶社会正义,传播社会正能量。

采访时,当笔者问起下水救人那么危险,当时是怎么想的?两人的回答也是那么朴实,说:“我们完全没有多想什么,毕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当然能帮的就去帮一下。”他们身上发现了诸多闪光。其实,这些年,他们一直在默默地做好事,这次也并非他们第一次救人。 2015年,当时还在青口镇打工的郑余成,偶遇一位神情恍惚、面容憔悴的老妇独自一人在河边徘徊,十分危险。看到这种情况,郑余成赶忙上前询问。面对询问,老人支支吾吾,几番交流下来,郑余成只模糊听到了“里沙村”等信息,很明显老人应该是迷路了。随即,郑余成用自行车将老人带到青口镇里沙村附近,并向村民打听老人家里的具体位置。 几经周折,郑余成最终将老人送回家中,老人的子女早已焦急万分,此时见到母亲安然无恙地回来,顿时痛哭流泪,紧紧地将母亲抱住,并向郑余成连声道谢。原来,这名老妇今年已经70多岁,患有脑梗。当天,老人的子女因事外出,期间老人出走后迷路,走到了青口河附近便怎么也不记得回家的路。幸亏郑余成及时发现并送回家中,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郑余成早已将乐于助人当成一种习惯,只要遇到有困难的人,他都想办法热心帮助。

隔壁的五保户,是位常年独居的73岁聋哑老人。每次看到他吃力的赶羊、挑水时,郑余成心里就很难受,然后总会一声不吭的上前帮忙,有时遇到老人没有饭吃,郑余成也会热情地邀请他来家中吃饭。 也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的赶羊、挑水、送饭,郑余成一帮就是很多年。“有时候看到年老体弱的人走不动了,他就搀扶着他们回家,感觉就像是扶着自己的亲人。”郑余成的邻居邵泽起告诉笔者,生活当中碰到什么危险,郑余成也总是勇敢的第一个站出来。

2017年8月,郑余成来到黑林镇猕猴桃园,负责每天巡山检查。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巡护山林不间断,硬是把果园当成了自己的心肝宝贝,每一草每一木都能铭记在心。干旱季节是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候,郑余成的神经每天都绷得很紧。“只有记住每一座山头的名称和位置,哪儿出现火情时,才能做到及时、准确通报。”上山以来,郑余成及时发现了十几起火情。“每次出现火情,他都能及时发现,并在第一时间发出火警,准确报出起火地点、火势,从来没有酿成大祸。”秦同祥是果园的生产队长,他告诉笔者,每次火情,郑余成总是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参与救火。  “看守果园,拾到财物是经常的事。记得有一次,为了等一个失主,他足足在原地等了两个多小时。”秦同祥告诉记者,看守果园,收入并不高。虽然生活负担重,可是郑余成总说,做人就要诚信,不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要,就算东西再贵重,也不能不动心。他回答得很淳朴:咱丢东西会着急,别人也一样。  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正是这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小事,成就了这位老人的不平凡人生。

而在参与施救的邱佃会身上,笔者同样看到了善良的光芒。今年3月的一天,邱佃会与儿子正在水库起网捕鱼,突然,他发现不远处浓烟滚滚、火光四射。“好像是失火了。”邱佃会父子立刻将船开到岸边,飞奔前去。等他们赶到现场才发现,原来是同村的邱佃泽家的养殖场失火。 当时,北面的两间猪舍已经被大火烧塌,烟气也已经越来越大,火苗顺着西北风不断往上冒,情况十分危险。可是顾不了那么多了,邱佃会让儿子立刻回村喊人救火并联系邱佃泽一家,自己则用手指将南面的院墙扒开一个缺口,由于用力过猛,邱佃会的指甲全都劈开了。但他已经顾不上这些,然后使劲憋住一口气,冲进猪舍,切断电源。转眼之间,火势熊熊,黑烟翻滚,如果不切断电源,后果将不堪设想,但切断电源,水泵却无法抽水。情急之下,邱佃会只好提着水桶飞奔到水库取水救火。不一会,闻讯的村民赶到,与邱佃会一同将大火扑灭。 火灾发生时,邱佃泽全家人都不在家,若不是邱佃会英勇救人,后果不堪设想。“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多亏有了他的帮忙,二十多万元的财产才没有全部付之一炬。”邱佃泽激动地说,平时两家人都早出晚归,见面也就点个头打个招呼而已,真没想到平时来往不多的邻居,关键时刻不顾自己安危,挺身而出救出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