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周莹 江荣)作为连云港最早进入四川绵竹地震灾区的卫生系统人员,市第一人民医院司机卢峰用他的记忆带我们重温那个让国人悲伤、感动的时刻。
十年前,作为江苏省抗震救灾救援队的一员,卢峰参与了四川绵竹地震灾区卫生系统灾后重建工作,先后跑遍了绵竹的汉旺、东北镇、遵道镇、九龙镇等地。
在这里,他亲眼目睹了震后的满目疮痍和人间惨剧。他告诉笔者,他永远忘不了那个怀抱娃娃、向他们挥手致意的小姑娘,永远忘不了汉旺镇定格在14:28分的钟楼、永远忘不了汉旺镇中心幼儿园悲惨的一幕、永远忘不了来自国际与国内的志愿者们,永远忘不了巴蜀大地的那一片山、那一方土、那里的人。
在那里,卢峰也亲眼见证四川人民的坚强勇敢与雄起不屈,也切身感受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更是真正体会了国家与政府的强大力量。
卢峰告诉笔者,他曾经是一名军人,退伍后到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从事司机工作。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深深震撼了他,激发了他心底的报效祖国的军人理想,得知江苏省卫省厅将组织人员赴川抗震救灾时,他强烈要求参加。最终他入选了江苏卫生系统第二批进入绵竹的队伍。2008年6月24日晨6点半,他从连云港启程,装载着满满一车的救援物资,前往受灾严重的绵竹市帮助灾后医疗重建。
他告诉笔者,因为灾情就是命令,他们一行人一直在赶路。最终于6月25日晚上7点钟赶到了绵竹市。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当时我负责开车带领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调研情况并实施救援计划。”卢峰告诉记者。他说,记得到达汉旺镇时,尽管距离5·12已经一个多月,但是场景依然触目惊心,道路两边都是倒塌的房屋,没有倒塌的也布满了裂纹,钟楼的大钟永远的停在了14:28分的位置 。他们带着江苏省救灾指挥部发的通行证进入其中,统计受灾情况并制定下一步重建计划。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批派来的人员携带的救援物资尚未用完,正好全部捐给了汉旺镇卫生院。
九龙镇是绵竹四个重灾乡镇之一,我们调查时得知这个小镇四百多人在地震中死了近三百,房屋全部倒塌,该院的一位老医生在地震发生时给病人看病,倒在了废墟中,副院长的孩子也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但他还是强忍悲痛坚守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临时搭建的卫生院条件非常艰苦,但大家各司其责有序忙碌。短短几天的所见所闻让他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同心共建,竭尽我所能为灾区服务”。
卢峰告诉笔者,作为一名司机,他首要任务就是必须要保证行车安全,当时,大地震后小震不断,有时半夜被震醒,有时正吃着饭感觉到地面在晃动,路上行车更要小心翼翼,他们去往乡镇卫生院的路多依山而建,山上到处可见滑坡后留下的痕迹,行驶在路上谨慎再谨慎,每天从乡镇卫生院回到驻地都是一身臭汗,腰酸背痛,但想到需要救助的人们,他
每天起早贪黑,一刻不停。
一个月的援建时间弹指而过。临行的欢送晚会上,有一位在地震中父母双亡的女孩,流着泪感谢我们的帮助,她说我们都是她的亲人,她一定会好好的活着,报答她的亲人们。那一刻,他发现这一个月必将铭记在我心永生也难忘.
今天,当我们再次采访这位前往灾区救援的人,他告诉笔者我很想能有机会再回到四川绵竹去看一看,看一看汉旺镇中心幼儿园重建后的样子,看一看九龙镇卫生院现在的情况,看一看地震废墟上建设的汉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