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产后抑郁哪些事儿

【连网】 □ 袁春梅 江荣

也许在别人看来,张娜娜(化名)是最不会得病的那个。生于1988年的她,2014年和现在的老公结婚,2017年底生下自己的女儿。父母健在,工作稳定,夫妻甜蜜,还有一个可爱的宝贝,可是她却病了。很多人以为,这是矫情、敏感、多疑、没事找事。

其实,产后抑郁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据不完全统计,约三分之一的人会出现产后抑郁的情绪,抑郁情绪不及时处理的,容易发展成抑郁症。因为公众对产后抑郁的认识尚不够,偶见产妇跳楼或是产妇杀害婴儿的家庭悲剧。关于产后抑郁,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了解。

生完孩子,她突然觉得生无可恋

今年1月初,胡小雨(化名)在市第一人民医院一体化产房迎来了宝贝女儿。在医院里,VIP产房的护士医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护,老公跑前跑后温柔体贴,胡小雨很开心。3天后,胡小雨抱着女儿回到了家中;10天后,老公要上班了;30天后,双方老人因为都在外地不能长期驻留也各自回程了。

虽然家里请了白天班的阿姨帮忙,但从此夜间起来至少两次,胡小雨睡眠严重不足。因为奶水不够,孩子哭闹,每次喂奶,胡小雨都感觉很头疼。阿姨费、奶粉尿布支出飙升,爸爸丢下筷子就是手机……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硬是把从前的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文艺范胡小雨,彻底变成了蓬头垢面的煮妇。夜深人静时,胡小雨静下来想起没完没了的烦心事就想流泪,突然觉得生无可恋……

忽然,她看到医院产后康复群里传来一则转发信息:“某小区一位女性,跳楼自杀,孩子不到6个月”。随后,医院心身医学专家咸振萍在群里发了一则关于产后谨防抑郁这个杀手的科普文章。

胡小雨看完后冷汗琳琳,不由得搂紧女儿亲了又亲。那天晚上,她跟老公交流了自己内心的想法,第二天就去了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胡小雨一点点调整自己,他的丈夫也暂时调整工作,把更过的时间用来陪伴照顾妻儿,给予妻子鼓励和支持。

产后抑郁不是矫情敏感、没事找事

对于产后抑郁情绪,胡小雨和老公的做法是积极的,他们能在第一时间认识到问题,并寻求科学的帮助。事实上,很多人对于产后抑郁都有着误解。正是有这样的误解,怕被贴上标签,很多人独自煎熬了很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病了。

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专家咸振萍介绍,产后抑郁是指女性在生完孩子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表现为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

“一旦发现抑郁情绪持续时间两周甚至一个月以上,要勇于求助,寻求专业意见,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都行。什么旅行、诗和远方,都没有专业医生和意见来得有效。承认现实也许很痛苦,但是这是治愈你的第一步。”咸振萍坦言,就目前现实而言,一些妇产科医生和产妇的家人首先关注的往往是胎儿,或是产妇产后的身体健康,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心理健康。

“剖腹产伤口疼得直不起腰,乳头被孩子吃的快烂掉,生不如死,几次走到窗边想纵身一跃。”、“月子里每天没日没夜的照顾孩子,喝着没滋没味的汤汤水水,脑子总是控制不住的胡思乱想,讨厌自己,讨厌孩子,讨厌所有人,更可气的是还没出院,婆婆就在旁边说起了二胎,都看不到我有多难受吗?我都快疯了。”听到这些话,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产妇太矫情了,不就生个孩子哪有那么事儿呢。

在专业医生眼里,月子真的是女人的炼狱,而家人的漠视往往是将产妇推进抑郁深渊的最大推手。

及时发现治疗七成患者1年内治愈

虽然,约三分之一的人会出现产后抑郁的情绪,抑郁情绪不及时处理的,容易发展成抑郁症。但是,如果及时发现且积极治疗,约70%的患者在1年内是可以治愈。

咸振萍介绍,关于为什么会发生产后抑郁,这个医学界对病因也没有确定,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比如心智还未成熟的,没做好“为人母”心理准备的;爱发脾气、爱生闷气的;夫妻感情不太好的;婆媳关系不和的,对孩子有性别歧视的,缺乏福利保障,为柴米油盐问题烦恼的,亦或是怀孕期间的生活压力或负面事件的发生,如家属死亡、亲戚远离;以及遗传因素等等。

产后抑郁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至6周症状明显,病程发展为:产后沮丧—产后抑郁—产后精神病。产后沮丧开始于产后第一周(1~4天),会不为明显理由、悲伤和焦虑而常常哭泣,该症状通常在没有治疗下两周内减缓下来。产后抑郁,可能是产后几天出现或者逐渐出现,甚至一年后,这是比产后忧郁更严重的症状,在10个产妇中大约有1个受其影响。而产后精神病,是产后抑郁最严重的情形,需要立即药物干预,因为有增加自杀和伤害婴儿的危险。

如何预防产后抑郁?咸振萍说,女人不易,生孩子更不易,作为丈夫请在孕期和分娩过程及产后,多关爱多陪伴妻子,想尽办法帮她排忧解难,放下手机游戏多带带孩子。家人也要多关心产妇,不要性别歧视,男女都一样各有各的好,给予产妇力所能及的帮助。

而女性在孕期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孕妇学校等多种渠道了解有关妊娠、分娩常识,减轻对妊娠、分娩的紧张、恐惧心情,完善自我保健。另外,遇到问题及时与人沟通,别闷在心里,及时寻求社会支持很重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