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连云港洪福寺遗址被村民栽树种菜亟待保护

2

洪福寺遗址现状。

3

散落在泥土里的石碑构件。

4

遗址上遗留的柱础等石件。

【连网】(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炜)“班东村的洪福寺建设于宋朝元祐年间,可惜在解放后遭到破坏,现在只留下了几通残损的石碑遗留在洪福寺遗址上,最近几年,附近村民在洪福寺遗址上栽树种菜,一通石碑及残件散落在泥土之中,遗址及石碑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希望文物有关部门能够尽快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日前,赣榆区班庄镇部分村民向本报热线反映,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弘福寺遗址及石碑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亟需文物部门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日前,赣榆区班庄镇班东村民赵先生向本报热线反映,班庄镇班东村东南遗留有洪福寺遗址,遗址上现存石碑四通及部分柱础等残件。据碑文记载,洪福寺始建于元延祐六年(1319),为当地望族杨、王、宋三大家出资创建。庙宇规模较小,由于岁月久远,历经兵燹匪殆,曾几度倾圯。直至明朝末年,徐氏兄弟四人自城东湾逃荒至此定居,在几十年内人口繁衍兴盛,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因而更名为徐班庄,并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重修洪福寺。寺内僧人主持数十名,庙产百余亩。整个建筑面积达十余亩,规模之大,气势之雄伟,使洪福寺成为方圆数百里内知名的丛林之一。直至1942年,侵华日军占领赣榆,国民政府实施焦土政策,在撤退前拆毁了洪福寺,只留下寺院前的几通石碑。赵先生说,据文献记载,洪福寺石碑为僧人永全撰写,至清康熙四十年,突然遭雷击,石碑破碎。住寺僧人把破碎的石碑按照文字顺寻排列,摆放一起,日夜念经祈祷,奇迹出现,破碎的石碑竟然粘合在一起,完好如初。里人皆曰该碑有灵气,香火不断。万历四十三年,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六十年皆有碑为志。洪福寺历经磨难,见证了赣榆的变迁;见证了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的郯鲁大地震;可惜在战争中被拆毁。洪福寺是一片空地,变成了遗址。

赵先生告诉记者说,其中那块镌刻于元延祐六年(1319)的《创建洪福院记》,尤为引人注目。由于元朝政权存在时间相对较短,相关史料文献有限,加之元朝统治者大多轻视中原文化,因此元代碑刻在我市众多的石刻文物中实属罕见。在《创建洪福院记》的碑头上盘踞着的两条外形凶猛的蛟龙,具有典型的元代风格,堪称我市元代石刻中的精品。然而,让大家担心的是,最近几年,洪福寺遗址及石碑保护的现状不断遭到破坏,部分遗留下来的洪福寺柱础、石碑、碑座等构件散落在遗址的泥土中,遗址空闲地块如今被附近村民栽植杨树,有的地块被村民当作菜园种上了蔬菜,数百年的遗址及古碑保护的现状令人堪忧,如果再不采取措施进行修缮与保护,古碑有可能再次遭到人为破坏的危机。

接到读者反映后,近日,记者专程赶往班庄调查。记者在现场看到,洪福寺遗址位于班东村土地庙之东,青班线镇区段十字路口以西地块,西端从北往南一字排开着4通石碑,最北边的一通石碑最大,高约2米有余,石碑后面被涂上了蓝色广告。中间靠近排水渠的地上遗留有柱础等残件,东端的地上散落着一通巨大的石碑,一块刻有龙凤图案的碑额及乌龟形状的碑座,石碑的底部残缺了一块,缺失的部分碑文内容已经无法得知。西端石碑后面的地块被村民栽植了杨树与蔬菜,由于缺少保护措施,遗址地块上长满了杂草,遗址整个现场看上去脏乱不堪。一位路过的陈姓村民说,遗留下来的石碑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碑文中记载很多历史信息,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让历史信息能够得以保留。

23日下午,就洪福寺遗址及石碑未有得到有效保护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赣榆区班庄镇文化站单举清。他介绍说,前几天区局文物科有关工作人员对洪福寺遗址及保护现状进行巡查,并拍照保存资料。他把洪福寺遗址及石碑保护不力的情况汇报给了镇有关领导。由于镇里没有修缮保护等方面的能力,加上文物修缮及保护工作都是由区局文物科负责实施的。据了解,洪福寺遗址及古碑保护等相关工作已经列入了工作计划,具体实施日期尚未确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