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深挖节能潜力 我市工业节能降耗迈入快车道

【连网】  (记者 杨锐冰 汤成锐) 节能降耗,港城有道。去年,省政府下达我市的节能目标任务为单位GDP能耗下降3.0%,最终我市以下降3.08%超额完成任务。在工业节能降耗方面,我市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目前,我市已经逐步建立起节能长效机制,能耗增长势头得以控制,节能潜力得到深度挖掘,重点领域节能全面拓展。今年,我市围绕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树立绿色理念、低碳理念,狠抓源头控制,狠抓重点企业,狠抓关键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真正从源头上做到节能降耗。

源头把控  控制工业能耗增长

工业能耗得到有效控制,离不开我市对源头的把控。笔者从市经信委获悉,我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三新”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2014年,全市“三新”产业实现产值1300亿元,新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分别实现产值449.5亿元、452.75亿元和46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11.3%和14.8%。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数量苏北第一;港口集团、日出东方、金桥集团3家企业成功入选工信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中复连众大型风轮叶片等22个项目入选省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目录;苏云医疗的平衡测试及训练系统等23个项目通过省级新技术(新产品)鉴定。

与此同时,我市严控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2014年,我市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区域能耗水平影响作为节能评估审查的重要内容,对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求单位增加值能耗原则上不得超过全市单位GDP能耗平均水平,坚决把住能耗过快增长源头关。全市共组织节能评估审查项目79个。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能耗、环保、安全、质量等指标的约束作用。

实施严于国家、省标准的高耗能行业节能强制性地方标准,对连云港市永旺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连云港鲁碧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实施惩罚性电价,倒逼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

通过一系列举措,我市节能降耗成绩斐然。德邦化工、港口集团获全省节能先进单位,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在全省节能工作会议做经验交流(全国、全省前列,设立专项资金),能效监测统计分析平台全省通报第二名。全市获发改系统节能补助资金3110万元,获经信系统节能补助资金2844万元,其中市区获省经信委工业转型升级引导资金261万元,同比增长62.1%。推荐镔鑫特钢烧结余热回收项目、云海电源和雨润食品分别上报国家,待评节能改造、高风险污染削减和工业清洁生产项目。11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通过省认定,成为全省唯一全通过城市。全年通过综合利用认定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8000余万元。

深度挖掘  加大节能技改力度

在节能降耗的路上,我市深度挖掘,坚持存量优化。组织实施“万吨企业节能低碳行动”,通过健全能效统计与监测平台、加大节能改造项目扶持力度、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电机能效提升等方式,充分挖掘节能潜力,2014年实现节能量11.79万吨标准煤,提前完成“十二五”的目标序时进度,四年时间完成“十二五”目标的114.8%。

大力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去年,除了3家停产的企业外,剩下的27家万吨能耗企业均已签订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合同,其中通过评价或认证15家。同时,积极利用财政的引导作用,向年耗能5000吨以上企业延伸,已有2家企业纳入计划。

说到节能降耗,就不得不提节能技术改造。2014年,全市组织引导各企业大力实施节能改造,充分挖掘节能潜力,全年共组织实施江苏省镔鑫特钢材料有限公司余热余压综合利用发电项目等重点节能改造项目58个,实现15.8万吨标准煤的节约能力。全市获国家、省节能补助资金共5954万元,市区获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引导资金261万元,同比增长62.1%。在市区实施节能引导资金680万元,比2013年增加530万元。在全省率先单独设立电机能效提升计划专项资金63万元,给予淘汰旧电机每千瓦100元的补贴,补贴标准为全省最高。经信委与财政局联合出台能源管理体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专项补助资金38.5万元,实现全市万吨能耗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资金补助全覆盖。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批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和电机、通风机、窑炉、绿色照明等高效节能产品(设备)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我市还分类对全市106家企业开展节能执法监察,做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能耗限额标准、惩罚性电价等执法工作。

绿色先行  限期整改落后产能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海洋经济“4+3”战略性新兴产业,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提升三产比重。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以半导体照明、低品位余热利用等为重点,支持一批关键技术与设备产业化。定期编制发布重点节能技术、高效节能产品应用指南,加大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力度。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继续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区域能耗水平影响作为节能评估审查的重要内容,对全市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有重大负面影响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能评限批。

进一步推进存量“绿化”。推行“绿色”理念,加强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在管理上推行能源管理体系,在生产上推行低碳化和循环化,提高绿色制造水平。

实施“绿色”重点工程。突出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大力组织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能效提升、余热余压利用等重点工程,力争全年实施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35项,实现1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量。

开展“绿色诊断”。选择部分企业作为试点,以“服务企业绿色转型,降耗增效低碳发展”为宗旨,积极探索新常态下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行质态新路径,组织节能专家团队免费为企业进行节能诊断,鼓励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逐渐促进全市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产品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我市加大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和建筑施工阶段标准执行情况,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情况,以及节能环保产品质量和能效标识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严重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未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用能、违规使用明令淘汰用能设备、未按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审查建设项目等行为,进行公开通报,限期整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