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证明你妈是你妈真奇葩 市民无奈社区烦两为难

【连网】(记 者 徐芳 通讯员 张甜)“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奇葩证明,引起网络热议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拿自己亲身经历吐槽说事,港城市民们坐不住了,近来各大论坛、微信圈都能看见港城人吐槽的帖子,很快,港城的社区工作人员也憋不住了。

“老百姓事还得办啊,那这些证明最后都找谁开啊?一层层往下推,最后还不都是找社区?开吧,有些事情我们还真是证明不了。不开吧,老百姓也是真有急用,结果就把我们憋在这儿了。”

这是一位社区主任最真实的心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几乎是所有社区的共同“心病”,而这块心病的真正症结就在于,一个小小社区章,究竟能证明多少事?

○证明是摔伤而非撞伤

社区槽点:我没看到事发过程怎么证明

几年前,市民李先生年过七旬的老父亲不小心摔伤了,去医院治疗的时候被要求开具伤情证明,证明老人是摔伤而不是被车辆撞伤,因为摔伤和车辆撞伤在医疗费用报销、保险兑付等方面的标准和政策是不同的。

“这证明我们怎么开?事发的时候我们并不在现场,没有目睹整个经过,怎么证明呢?”社区工作人员说。

○证明你孩子是你孩子

社区槽点:派出所都证明不了我怎么证明

刘女士想要去监狱探望孩子,被监狱告知必须开具证明她是孩子母亲,一番奔波后,刘女士最终找到了她曾落户的海州某社区,辖区派出所调阅其户籍资料发现刘女士的户籍曾频繁迁移,已经无法显示其与孩子的母子关系,社区的居民底册也查无此人,只得告诉她,没办法开具这个证明。

○证明这8个人是兄妹

社区槽点:只有1人住这儿其他人不认识

几年前,家住海州区的胡老先生的父亲去世了,留下了一套房产,在办理财产继承手续的时候胡老先生被告知,要证明自己和7个兄妹是兄妹关系,胡老先生要求所在社区开具证明,但社区发现只有胡老先生1人是社区居民,另外7人住在他处,甚至有的还是住在外市,这7个人的情况社区并不了解,证明这8个人是兄妹成了大难题。

○证明70岁居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已去世

社区槽点:他们若活着得有120多岁了

王老汉年逾九旬的老父亲去世了,留下一套房产,70岁的王老汉是家中独子,然而房屋面临拆迁的时候,要求他开具父母已去世、祖父母已去世、外祖父母已去世三份证明,王老汉开来了父母的死亡证明,可是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已经去世几十年了,上哪去开他们的死亡证明呢?

“祖父母、外祖父母如果还活着,现在都120多岁了……”王老汉无奈地说。

○证明夫妻是夫妻

社区槽点:户籍和结婚证都有还不行吗

这种证明各个社区都遇到过,有的居民拿着户籍证明和结婚证还要被告知再去社区开一份婚姻关系的证明,社区人员无奈地说:“要我们证明也是看户籍证明和结婚证,难道这些部门单位自己就不会看?”

○证明你家的车库是你家的

社区槽点:没有房产证我也为难

老旧小区的车库通常没有单独的房产证,当面临拆迁的时候居民们就会被要求去社区开一份“你家的车库是你家的”证明,社区只能四处找老邻居打听,可最多也只能证明这个车库一直是某户使用,想要盖这个章,心里还真是没有底。

○证明此地址和彼地址是同一处

社区槽点:这种事应该是常识吧

朝阳西路68号和锦华小区1栋、枫林湾小区和建设西路88号……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老地名被更新,因此很多地方会有新旧多个名字,居民们拿着地址各异的手续去办事时,总是频繁地被告知去证明这个地址就是现在那个地址,如此长期反复,令居民和社区都苦不堪言。

社区核实证明内容

耗费精力还要担责

一个鲜红的印章盖好后,意味着要承担责任,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社区在核实五花八门的证明时要耗费巨大的精力。

比如常见的收入证明,有单位的居民通过单位核实,而没有单位的居民社区核实难度很大。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说:“如今人们大多低调又很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愿意向外人透露自己的收入状况,他不告诉你,他又没单位,你怎么去把握他的经济状况?而且现在,即使有单位的居民也去叫社区证明其收入状况。”

如果要求开具证明的人是空挂户,就更麻烦了。他的户口落在社区,但人住在他处甚至是外地、境外,社区不了解他的情况,章还真不敢往下盖。有些社区通过电话、函调的方式请证明人所在地的社区配合,但对方社区要么也不了解情况,要么因不愿担责而拒绝配合。

“有的时候我们也会通过左邻右舍去了解情况,但这种工作方式在如今社区开放性的状态下显得力不从心,人员流动频繁,隐私意识很强,再加上空挂户、空屋、房屋租赁多,这都给我们了解居民情况带来了困难。”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说。

这样的现状拖累了社区工作效率,工作人员要花费大量精力核实各种证明。如果无法证明,社区就只能婉拒居民的请求,着急办事的居民就会不理解甚至辱骂、推搡、哭闹,证明俨然成了社区和居民之间的矛盾导火索。有时候为了帮居民解燃眉之急,社区就会在证明上盖章,可这章一盖也许就会给自己盖来一场官司。

“曾经海州有个社区给一位居民开了亲属证明,让其得以继承了其父亲留下的财产,不料其父亲在异地的养子又冒了出来,将社区告上法庭,几方闹得不可开交,从此以后,很多社区见到各种证明都谨小慎微,生怕再惹官司上身。”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社区工作者说。

此外有些证明纯粹是自欺欺人。曾有居民买车被卖车公司要求出具房屋租赁协议,以证明其在某社区居住,社区说,这种证明就有造假的空间,只要随便从网上下载一份房屋租赁协议打印出来即可,这样的证明开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刨根问底:

让社区开证明责任就能免掉吗

“社区已经没有‘下家’了,所以问题都积压在这里,老百姓跑软了腿后就会把怨气撒在社区这里,造成了矛盾的爆发。”

镇海社区居民李长顺曾经在办事的时候炮轰某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把责任往外推”,他认为有些证明的内容就应该是职能部门去核实,现在全部下推给社区,实质上反映的是一些职能部门推诿、不作为的现状,也反映了部门间信息互不联通、仍存“壁垒”,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工作上的协作与配合,各扫门前雪,公民信息管理方式落后,致使部分证明材料缺乏应有的公信力,这背后更大的问题就是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而在缺乏大范围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的现实背景下,社区无疑左右为难。事实证明,即便是社区盖了章,该打官司的还得打官司,该有纠纷还会有纠纷,问题依旧,责任也依旧。

资料链接:

我市出具21项社区证明准入目录

为了把社区从繁重的各种证明中解脱出来,2014年底,我市出台了《城乡社区盖章证明项目准入目录》,规定了社区可以开出的21项证明,涉及党员活动、学生活动、无工作单位家庭收入、矫正对象服务、法律援助案件中子女赡养老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属地接受、初婚未育及再婚未育资格核实、低收入劳模家庭生活困难情况、委托,以及申请助学、生活基本保障、部分津贴、农村宅基地、法律援助、无业委会小区居民物业维修基金使用、计生证件、计生扶助金、失独家庭扶助金、特困职工、各类红十字会公益基金项目资助、阶梯用水等相关手续所需的证明等,镇海社区工作人员王洁表示:“按照这项准入目录,在这21项中的证明,我们社区可以开,不在这21项中的证明,我们可以不开。”

可事实上,要求开证明的人仍每天大量出现在我市的各个社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社区工作人员说,社区的数百项工作要开不少于100项的证明,学校、食药、公安、工商、银行、公证……都需要社区的小红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