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晚,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活动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治水故事与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水利成就,全景式展现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治水智慧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当代青年树立起躬身笃行、实干报国的鲜明导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这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以水为脉,以史为鉴,将厚重的历史积淀与鲜活的时代实践熔铸一炉,为青年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与有力的引导。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上好“关键课程”,引导广大青年感悟时代大逻辑、大学问、大道理,把青春热血镌刻在祖国山河上正当其时。
当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喊出“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的誓言,激起全场数千师生的共鸣时,我们看到了一种价值选择的磅礴力量。这种选择也体现在齐义泉教授团队面对海洋观测数据从无到有的困境时,秉持“国家需要,比一切都重要”的信念,研发出能以毫米级分辨率扫描海底地貌的自主水下机器人。将个人志向锚定在国家战略的航向上,找准并标定值得奉献的方向与目标,青春将在以个体的涓滴之力汇入强国复兴磅礴伟业的过程中熠熠生辉。
面对依赖国外核心分析软件的“卡脖子”困境,河海大学科研人员日夜攻关,打造属于中国的Autobank系列专业软件,应用于白鹤滩、溪洛渡等重大工程,将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数据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朱非林教授团队研发智能在线搭建平台,将全国任意流域水工程群调度模型的搭建时间从“几天”压缩到“几十分钟”,为江河安澜装上“智慧指挥官”。这堂课用生动案例引领青年用科技创新的锐意与攻坚克难的勇毅描绘青春底色,为国家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从南水北调工程中世界最大的13级泵站群实现长江水40多米的高度跨越,惠及亿万北方群众,到节水灌溉技术在全国超十分之一的水稻种植区推广应用,增产节支超百亿元;从深耕水工程联合调度技术数十年,为防洪减灾提供科技支撑,到研发微波降雨监测技术为大江大河装上“千里眼”“顺风耳”,青年的奋斗足迹诠释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将唤起广大青年扎根实践、服务人民,让青春在解决现实问题、满足人民需求中出彩。
教育是点燃一把火,而非灌满一桶水。当青年学子们聆听三峡工程如何成为长江“定海神针”,感受白鹤滩水电站在“地球褶皱”里“绣花”的工科浪漫,见证“巨型海上漂不倒翁”抵御17级台风的奇迹时,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以“感召”与“共鸣”,让青春叙事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激励着更多“后浪”循前辈足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汗水、建功立业。
江河不舍昼夜,青春奋斗不息。以水为媒的“关键课程”,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与强国之行紧密相连,指引着当代青年以“一滴水”的纯粹与执着,汇聚成服务国家、奉献人民的“一生情”,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续写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崭新山河篇章。(钟宇)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