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执笔“新质生产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农业是立国之本、兴业之基、富民之要。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如约而至,文件部署了三十项重点工作,其中第四项是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释放了乡村振兴的新信号,指明了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新质生产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农业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它融合了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与管理理念的最新成果,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毕节市威宁自治县,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通过引入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等现代农业技术,威宁苹果不仅实现了稳产高产,还保证了品质,远销国内外市场,带动了果农增收致富。这充分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在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巨大潜力。


创新驱动,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灵魂。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要求我们在农业发展中,不仅要注重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更要加强自主创新,突破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在青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智能农机、无人机等现代农业装备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创新驱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融合发展,拓展乡村振兴新空间。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促进了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拓展了乡村振兴的新空间。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各地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将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相结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今年春节假期,江苏连云港海州区塔塔农场内,亲子家庭踊跃参与“猪屁股拍拍赛”“农场拖拉机”等农趣游戏,农场日均接待量同比增长50%。融合发展模式丰富了乡村经济的产业结构,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大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措施的落实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将不断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融合发展,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新画卷。(练昀)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