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江苏的张女士发现,她9岁的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孩子竟花了2000多元租用网络游戏账号。“租号”是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系统”的一种方式,价格从一两毛钱到几十块钱不等。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不容有失。我国有接近2亿人为未成年网民,规模庞大、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7.3%。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对正常生活学习、健康成长造成恶劣影响。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容有须臾侥幸疏忽。为了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法规,例如2021年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按照法规要求,需要多个方面共同发力,确保防沉迷系统落到实处,对未成年人每天上网玩游戏时间进行严格限制,筑牢防护底线。
不容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被“绕过”成摆设,是游戏企业履行法定责任、坚持社会效益放首位的应有之义。部分游戏企业“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上都开展了实名验证,设置了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但在暗地下通过“租号”、“买号”甚至是“代练”等,纵容、唆使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畅玩”,让“实名制”与防沉迷系统成为空转摆设。有的电商平台“租号”、“买号”,招徕“游戏代练”业务频繁,有的商家明知绕开防沉迷系统涉嫌违法,却“躲猫猫”违法交易。游戏企业、平台商家以牟利为目的,诱导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系统玩“猫腻”,非但没有尽到社会责任,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理应受罚。
落细落实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依法打击“害群之马”。一个月时间不到,向“租”来的游戏账户充值2000多元;玩游戏上瘾晚上通宵“打代练”,白天上课打瞌睡……部分游戏企业、平台商家诱导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系统,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并在侵害他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引发民事纠纷、形成畸形就业观等方面埋下隐患。如今,在绕开防沉迷系统上出现诸多“猫腻”,社会公众期望市场监管、网信等监管部门,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破除“猫腻”精准打击“害群之马”,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维护公正公平的网络游戏市场环境。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监管细则,强化网络游戏使用端技术监管,督促游戏企业把“实名制”落到“实人”上来,游戏玩家真正实现“人证合一”。防止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冒用成年人信息上网“畅玩”游戏。另一方面,凸显法治震慑效应,通过“租号”“买号”等线索,顺“藤”摸“瓜”依法打击涉事主体,斩断诱使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的黑灰产业链,让以身试法的不法商家付出沉重代价,警醒网络游戏行业恪守法规履行社会责任。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并不会让网络游戏减少“财源”。恰恰相反,网络游戏行业市场主体主动提升法治素养,切实将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落到实处,摒弃“猫腻”确保未成年孩子在规定时段上网,让家长放心、社会安心,更有利于促进网络游戏产业健康发展。(予兮)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