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举行,确定2025年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凛冬时节,冰封雪飘,冰雪经济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当前,冰雪旅游正处于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黄金阶段,各类机遇层出不穷,从东北的长白山到西北的阿勒泰,从华北的崇礼到西南的玉龙雪山,冰雪资源遍布我国广袤大地。今年下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皆全力投入到冰雪经济的布局谋划之中,持续在品质提升与业态升级上大步迈进。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2024-2025全国12条冰雪旅游精品线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今冬开行首趟包含延吉、长白山、哈尔滨等地的冰雪旅游专列;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中万余工人日夜兼程、近千台施工机械持续作业,全面升级超级冰滑梯;内蒙古举办雪上龙舟赛等特色活动;新疆凭借天然“粉雪”的丝绸质地优势,带动“冰雪+康养”产业发展;东北的粘豆包、哈尔滨红肠等成为游客舌尖上的“宠儿”......数据显示,我国冰雪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已达9700亿元,2024-2025年冰雪季旅游人数将达到5.2亿人次。“冰天雪地”变“金山银山”的政策导向正逐步引领构建一个更具魅力、更富活力且可持续发展的冰雪旅游新格局,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衍生产业发展“内卷”、产品同质化、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等新的问题正逐步出现。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来看,全国共有各类冰雪运动场地2847个,同比增长16.11%,面对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更替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激烈的复杂局面,接住冰雪经济的“泼天流量”更需善加引导与沉淀。各地文旅部门要紧扣本土传统冰雪民俗文化与独具一格的地域冰雪旅游产品,量身定制、量体裁衣,在运营管理、内容创作、情绪体验等方面深耕细作,避免“铁锅炖”变“铁锅锈”、“杀猪菜”成“宰客盘”。一方面,借助大数据分析以及智能化技术精准捕捉游客的多元需求,从单纯展示“目的地所拥有的”过渡至契合“游客内心所期盼的”,促使旅游供给模式发生转变,全力塑造极具亲和力与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另一方面,运用现代创新手段对传统冰雪民俗文化予以全新阐释与呈现,令各地的冰雪旅游产品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与文化内涵的驱动下,深度触达游客的情感诉求,达成“人无我有,独树一帜;人有我优,卓越超凡”的发展目标,以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游客的青睐与市场的认可。
这场冬日冰雪盛宴,是自然与人文交织、寒冷与热情碰撞的奇妙乐章,携手冰雪盛会,绽放冬日华彩,乘冰雪经济“冬”风,打造有深度、有故事的冰雪旅游体验新场域,让冰雪季不再是季节性狂欢,实现万亿冰雪市场从“网红”到“长虹”的惊艳蝶变。(朱婕)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