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家长别让劳动作业流于形式、止于照片

近日,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在标准公布的劳动课程内容结构中,日常生活劳动任务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

  对于“70后”和一些“80后”家长来说,劳动课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德智体美劳中的“劳”在当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实实在在上手干,不仅仅是打扫卫生、学习做饭,农村学生农忙时节还要参与具体农活。作为一名“80后”家长,小学毕业时,笔者已经熟练掌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技能,完全能够生活自立了。

  劳动课的回归,直指当下孩子懒散骄奢、动手能力差的现实,而今年9月份即将开始执行的新方案,给出了方向。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有家长在畅想,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这是不是意味着,咱们的孩子很快就能做出一桌饭,学会收纳整理,甚至能修理小家电了?当然,仅凭学校开设一门劳动课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通力配合。

  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才是劳动的主战场,是培养孩子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第一阵地。但是,当下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得到改变,劳动课显然被排挤,不被重视。在此之前,很多学校都曾布置过类似做饭、打扫卫生等劳动型家庭作业,还要求拍照打卡为证。孩子当时也想要积极参与,但是家长一看到孩子笨手笨脚的样子,担心孩子浪费过多时间,所以忍不住亲手代劳,让劳动作业流于形式、止于照片。

  是时候放手,让孩子自己动动手了。学校既然要开设劳动课,就要把这门课落到实处,想办法开好。而家长也要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努力在生活中创造更多让孩子亲身劳动的机会。相信在学校努力开好这门课,家长积极配合,家校通力合作的情况下,孩子们动手能力差的现状能够得以扭转。兴许,哪天孩子就能给你端上一碟香喷喷的炒菜。(□ 袁春梅)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