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我市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城镇新增就业32.5万人,“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有序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成为全国样板……一项项务实有力的创新举措,让港城发展更有温度、群众幸福更有质感,让共同富裕在现代化建设中更加充分显现。
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浓厚的氛围,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居民增收渠道,显著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兜底保障能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注重做好“一老一小”工作。积极构建多层次养老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鼓励发展医养融合、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互助养老等模式,推动公共设施、居民小区适老化改造。坚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综合配套,落实好全面三孩政策,构建较为完备的婴幼儿照护托育体系,更好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做好社会救助、慈善公益等工作,更好保障困难弱势群体,关心残疾人事业发展,优化各类保障性住房供给,更好实现住有所居。
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增加优质普通高中学位,让“学有优教”更加可及。完善城乡结对帮扶体系,深化城乡互动课堂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校内教育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校外培训监管能力,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深度对接城市产业体系,优化全市高等教育办学格局,促进区域应用型院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海洋大学、医科大学,支持师专升本,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积极推动继续教育、社会教育、特殊教育创新发展,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水平,切实优化教师配置,以大德塑造大师、成就大家,为港城孩子培养和留住更多的好校长、好老师。
健康连云港建设更加深入。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眼常态化疫情防控,建设更加完备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健康城市“金字招牌”。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共建共享,打造整合型智慧化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公立医院发展水平,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不断改善农村和基层医疗服务,加快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试点步伐,推动资源均衡布局和资源下沉。推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行动计划,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优化医疗机构就医诊疗流程,促进医疗服务更便捷、更优质、更智能。推进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门诊住院一站式服务,在二三级公立医院设立综合服务中心。为老年群体提供多学科联合诊疗、院内转诊服务。推进智慧献血、智慧急救,实施应急救助普及行动。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守“医者仁心”,做好“白衣天使”。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快完善体育公园、健康步道、运动场馆等设施,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更好关照心理健康,培育心态阳光、积极向上的现代市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让我们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用“辛苦指数”提升“幸福指数”,努力打造一座善倾听、知冷暖的人民城市。(□ 庄婷婷)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