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遇到了一对非常有爱心的父母,在孩子无意识踢狗狗的时候对他说“不”,并让孩子道歉。有些时候,我们会听到一些家长用“他还是个孩子”来化解矛盾。家长这种护犊子心理并不能掩盖孩子的过错,反而让孩子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诚然,在父母眼中,孩子再大也是小朋友。但面对孩子的过错,家长要跳出情感的范畴,根据社会公德、法律和文明规范说理、定性,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不能总是把责任人当成“孩子”来护,从而影响孩子正常成长。
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建立规则意识。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就必须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孩子也不例外。作为家长,既要把握管教的度,又要不过分限制孩子探索世界的空间,难度可想而知。为此,家长不妨遵循教育专家提出的“漏斗法则”管理孩子。即在孩子小时候要用心管教,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讲文明、懂礼貌。孩子懂事后,父母就可以放心地放手,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成为一个思想和人格独立的人。
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规矩意识,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责任定位和行为边界。溺爱并不能养成孝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讲文明懂礼貌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毫无底线地护短助长的是孩子的肆意妄为,其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必然要遭遇不护短的社会规则惩戒。为此,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既要避免过多的指责和批评,更要让孩子改正错误,让他们体会错误带来的后果。孩子只有承担起自己行为的后果,才会主动地遵守规则。
为孩子立规矩,家长要先躬行。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我们让孩子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时,家长首先必须做到。只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表率,才能让孩子跟从示范,从而成长为一个有担当、重规则的社会人。(□ 周莹)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