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办实事关键要“事办实”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各级广泛展开,深入推进。这一活动意在推动党员干部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锤炼党性修养、密切党群关系。然而,也有少数单位,为民办实事的效果不够理想。存在各种问题:为群众办实事浮皮擦痒、避难就易;有的雷声大雨点小、雨过地皮湿;有的搞“一阵风”,一刮而过……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在为群众办实事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各级领导和机关只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才能把好事、实事办好办实,人民群众才能获得实惠。

“接地气”是办实事的前提。脚下有泥,心才有底。常言道:“早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事看似是“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但件件都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件件都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如精准扶贫、精准防控疫情,只有精准把握民需民盼,才能找准实事项目。党员干部要自觉放下架子接地气,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多同群众座谈交流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多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去分析研判,多与基层干部互换意见、共谋解决之策,真正把问题找全、把需求摸准、把矛盾捋清、把对策谋实。唯有如此,方能把基层所急、群众所想、发展所需的问题调查准、摸清楚,确保办实事的针对性、精准性。

  “出真招”是办实事的关键。弄清楚什么是实事后,接下来就是要认认真真办实事。怎么办?出真招是办实事的关键。重点要突出“准”。有了第一步的调查研究作基础,下一步难题如何解、短板怎么补,要做到有针对性,精准有效解决。在当前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在为民惠民便民行动中,在项目工程建设中,都需要出更多针对性强的真招、更多提升发展能力的新招、更多精准有效的硬招,做到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同时,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特点,坚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围绕重点问题、突出问题拿出为民惠民便民的真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到“稳稳的幸福”。

  “使实劲”是办实事的重点。为群众办实事,最重要的是“使实劲”。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真干事还是务虚功,是解难题还是“堆盆景”,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有使实劲、下实功、见实效,才能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力争做到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使实劲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复杂的问题,要分解任务,一项指标一项指标完成,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常规的工作,要发扬“马上就办”作风,日毕日清。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敢于向问题“叫板”,勇于从不落实处、难落实处“动刀子”“挖深井”,多办“满意工程”“民心工程”,切实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侯天柱)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