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当前,各种新技术、新知识、新情况层出不穷。面对新鲜的事物,人们因为教育水平、认知水平等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看法。为此,我们要积极地开展科普教育,倡导科学理性,提升广大市民的科学素养,铸就强大的精神免疫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主动深入一线,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科普机制,整合线上线下科普资源,强化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持续不间断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助力广大市民“随时学科学、健康战疫情”,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
不可否认,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自媒体兴起,话语权去中心化等新情况的出现,人们自身的表达欲被激活,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加多元。在虚拟传播空间里,各种信息被广泛传播的同时,一些流言、谣言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大肆传播,混淆了视听,掩盖了真相。为此,我们每个人需要在价值观念上进行主动提升,摈弃追求猎奇、危言耸听、人云亦云,通过科学素养提升,明辨是非,拨云见日。
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当好科普宣传员。科学普及是传承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知识和倡导科学方法的必要手段。古往今来,许多伟大科学家的成功之路,都源于在其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广大科技工作者既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更要担当科普宣传的主动参与者。应该鼓励更多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走入学校、厂矿、农村一线,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前沿科技动态转化为通俗的“科学故事”,讲给公众听,让科学领袖担当起城市科普教育的精神领袖。诚然,科技工作者科研任务繁重,不能奢求他们把科普当作主业。但利用多元、迅捷的传播手段积极参与科普也并非难事——写一篇有影响力的科普文章,开一个科普的公众号,讲一堂视频公开课,都不失为很好的科普方式。希望各级科协组织主动作为,让科学家参与科普的形式与其自身研究工作更加适应,搭建他们从事科普活动的便捷通道,使之成为科普的重要力量,让“长大后当一名科学家”成为更多孩子的梦想。
要加强科普资源集聚,提升城市科普经费投入。古语说:“民不知,故使其知之。”作为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技创新、科学普及都是城市实现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相关县区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给城市科普教育更多的资金、人员和资源的倾斜。要在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社区科普益民、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人才建设等方面发力,让科普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更多城市居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专业的科普教育,了解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