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通讯员 段潇潇) 法治大剧《阳光下的法庭》正式开播。这部现实主义法治题材电视剧,很好地向社会公众普及法律知识,传达法治意识,唤起人民群众对法治的真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实施营造良好氛围,奠定坚实基础。(搜狐网4月10日讯)
近来《人民的民义》姐妹篇《阳光下的法庭》正在热映,该片以一起环保污染大案为主线,讲述了高院院长法官白雪梅审理此案后,引发的身边一连串蝴蝶效应。司法改革、环境保护、党风廉政等一系列与党员干部相切相关的变革蕴含其中,让人不免诧异,这不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部写实记录大片。
该片开头便上演了一套规范的民事庭审流程,包括庭前准备工作、庭前人员到庭情况、以及对合议庭组成人员都极力贴合实际,严格遵照《民事诉讼法》的庭审要求,这不仅仅是力求高质量电影呈现的表现,更是达到了普法的现实需求。运用现代化数字大媒体,将观影之人深入带入法庭内部,熟知法庭规范性操作流程,达到学习与监督的双重效果。
将环保污染案件作为此剧的主线,是符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现实需求的,从十七大首提“生态建设”一词,到十九大的“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表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战略下的极端重要性,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尤其自2014年以来,为了破解为破解环境资源案件"立案难"、"取证难"等问题,加大环境资源案件审判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庭,而后各省、市、区相继成立试点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此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成形的,同时将司法改革、强力解决“执行难”等中央下达的文件贯穿其中,真的是社会万象“一网打尽”。
2018年4月2日习近平主席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并在活动中强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习总书记近几年来从未缺席过植树节,每年亲手栽种树木,不仅是履行法定义务,更是身体力行向世人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人人出力,才能共建和谐社会。 《阳光下的法庭》播出后,必将在社会上卷起一阵旋风,希望它带来的不是群起一时的激情,而是能够给社会带来真正发人深省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