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灌云县侍庄街道:“有事好商量”助力镇村旧貌换新颜

走进灌云县侍庄街道侍圩村,首先看到的是整洁的乡村小路,路边繁花似锦,绿草如茵。远远近近,清一色黄色篱笆围成的小菜园整洁有序,园内小青菜、萝卜、茄子、西红柿等常见蔬菜应有尽有,鸡冠花、节节高、波斯菊等乡野小花蓬蓬勃勃。园子后边,红瓦粉墙,庭院深深,炊烟袅袅,勾勒出一幅甜美的田园生活画卷。

侍圩村的巨变,就发生在最近这一年多时间。而这幅画卷的绘就,应该归功于侍庄街道“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及“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的开展。

去年,侍庄街道决定在侍圩村实施苏北农村农房改善计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点。农房改善工程进展很顺利,新村、老村所有的民宅一律红瓦粉墙,充分体现了苏北民居的典型建筑风格。随后,村内道路和沟渠池塘也都进行了改造,还在公共空间绿化方面做足了文章。几乎在一夜之间,侍圩村变了模样。

但是,随后,一个大难题出现了,那就是农户门前屋后的绿化美化问题。

像许多村庄一样,侍圩村的农户一般也是门前猪圈屋后旱厕。猪圈紧贴小菜园,旱厕挨着垃圾堆。小菜园里,有种玉米、小麦等庄稼的,有用小竹竿、水泥杆、红白塑料绳搭架子种丝瓜、西红柿的,有用木棍、石块、破脸盆围着小菜园宣誓“主权”的,还有靠着菜园子用围网养鸭养鹅的。这不仅破坏了村庄环境,污染了空气水源,还给行人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经常有人走夜路的时候骑车撞上菜园边的石头木棍摔倒受伤。

“小菜园肯定不能消失,小菜园里大民生,事关老百姓的‘菜篮子’呢。究竟该怎样妥善治理,成了一道考验我们为群众办实事能力的必答题。”侍庄街道政协工委主任、侍圩村“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召集人曹松岩这样说。

在走访中,曹松岩和村党组织负责人了解到,村民们对小菜园的整治意见很不一致。有的村民认为,自己长期在外,如果种蔬菜,肯定无法及时管理,不如种点玉米、小麦省事,还不浪费土地;有些年纪大的村民认为,种植花草是美观好看,但是却不能变现贴补家用,不实用。个别村民甚至出于一己私利坚决排斥统一规划,尤其是村民老刘,他家的小菜园杂乱无章,园边那个小水塘黑臭难闻,可他却坚持说这是他家增收的一部分,不能改造。

为了进一步统一大家思想,曹松岩带领村委会组织了部分村民代表先后赴苏州、无锡等地参观调研,还特地带上了老刘的儿子、儿媳妇。这一措施立竿见影,参观现场,许多村民就纷纷表态说要积极主动配合整治。村民老刘在听了儿子和儿媳妇的外出参观见闻后,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说 :“我们住上了好房子,还要有个好环境。我这个小菜园如果再拖后腿不进行治理,就该被大家笑话了。”

​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回来后,街道立即召集规建办、农技室的有关负责人和侍圩村的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参加协商议事会。这一次议事会,大家态度转变很大,很快就改造菜园子形成了一致意见:一是围绕侍圩村特点设计菜园样式,力求与村容村貌高度融合;二是不种植玉米、小麦等庄稼,以种植低矮蔬菜为主,靠近路边一排尽量种植观赏花草。三是统一菜园篱笆样式,由村里统一联系采购安装;四是科学设置垃圾桶,实施门前“三包”责任制,村组干部定期检查督促。只用了很短时间,全村的“小菜园”就变得规范整洁、美丽多彩了。

小菜园的事情圆满解决后,村民们的文明意识提高了很多,于是街道又在村里召开了第二次“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一方面深入整治与村景不协调的猪圈、鸡鸭圈、旱厕等,另一方面,流转村中心位置的公共土地,对全村的角角落落进行全方位净化美化绿化。与此同时,村里还建成了以“协商议事室、委员工作室、协商议事长廊和协商文化广场”为主要构成的“协商文化园”,成功举办了“真心真意爱故乡,真情真爱建家乡”、“修订村规民约”、“推进疫苗接种”“村民读书节”等主题协商议事活动,通过协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风文明水平明显提升。“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凡事有商量”已经成为一种协商文化,融入了侍庄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且深深扎根于群众的心中。(通讯员 曹松岩 徐兆祝)


总值班: 王夫成 刘昆     编辑: 宋添翼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