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港城红色记忆77 | 锐意进取 展现港城独有“文化姿态”

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是由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决定的,而一座城市的气质养成,则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最能代表一个城市品位和价值的就是城市文化。

近年来,我市文化战线工作者锐意进取,取得了显著成果——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文艺活动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向纵深发展,文创产业提质增效,无不彰显出港城独有的“文化姿态”。

■ 夯实文化阵地

让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我推荐这本《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作者历经十余年考证,以客观的文字,娓娓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艰辛与辉煌……”6月27日起,市图书馆开展了为期8天的迎“七一”你读我买·阅读市集读者现场荐书活动,不少市民自发荐书,现场气氛十分火热,这也彰显了市图书馆的人文魅力所在——去年底,这座投资约5.2亿元、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设计总藏书量150万册、日均可为2万市民提供阅读和活动服务的文化新地标,正式揭开它的面纱。新馆采用了“下藏上阅”的总体布局,真正实现文献的藏、借、阅一体化,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实际上,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和统筹利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自2020年以来,市文广旅局开展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成果“回头看”工作,实施了服务效能提升示范工程,培育了7个示范综合文化站、85个示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了50个社区文化广场、50个农村文化礼堂。此外,我市还陆续建成多个城市书房,完成市博物馆修缮及安防改造、市民俗博物馆展览提升工程等,助推了城市文化形象大提升。

而作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更是乡村塑形铸魂的主要依托。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市四馆、县三馆、乡镇(街道)一站、村(社区)一中心全覆盖,按照“八个一”的标准全面建成1690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推进乡镇(街道)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全覆盖,70%的行政村建成图书馆分馆,与县级总馆实现通借通还。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日前,东海县温泉镇组织镇中心小学65名师生到幸福蓝海影院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在观影过程中,孩子们被小英雄们的爱憎分明、机智无畏所感染——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也是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此,我市也在扎实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去年全年共组织放映16821场,并做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共发放惠民观影兑换券4032张,切实提升了我市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公共服务水平。此外还新建5家乡镇影院,乡镇覆盖率达到15%,同比增长8.3%

“强化阵地意识,是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基础工作。”据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持续深入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场馆设施标准化、服务网络化、运行一体化、参与便捷化,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

■ 开展群文活动

让“艺术繁荣”扎实推进

端午节小长假首日,花果山上乐声悠扬、裙裾翩跹。在熙熙攘攘的怪石园,来自江苏女子民族乐团的演员们表演了旅游演艺与民族器乐剧《乐见西游》中的片段,伴随着悠扬民乐声,游客们陶醉其中。“《乐见西游》是江苏首部大型旅游演艺与民族器乐剧作品,也是文旅融合高质发展的探索之作,还荣登CCTV15《风华国乐》。”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群众文艺展演活动成为重要的一环,这些举措无疑让全市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过去几年,我市的群文活动在大街小巷不断展开——2019年,我市共举办群众文艺活动、广场文化系列活动等各类展演展映2万场次,完成了送戏下乡1200场次,组织《孤岛夫妻哨》《廉锦枫》等一大批优秀剧目走进校园、社区、农村。2020年组织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轻骑兵基层巡演、“我和我的祖国”广场文化演出、“港城一家亲”社区艺术节等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次。此间,我市的业余文艺社团、民营剧团、网络文艺社群、乡土文化能人等,也纷纷“登台献艺”,遍布乡野。

当然,群文活动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我市文艺工作者的不竭创作力,唯有各式各样的精品文艺作品被创作出来,才能为大众所关注、所熟知、所分享。为此,我市不断聚精品抓创演,成果显著——创排了大型现代淮海戏《孟里人家》、民族音乐会《逐梦起航》等39项原创作品,提升打磨了淮海戏《永远记住你》等一批重点艺术精品剧目。童子戏《恶媳善变》作为江苏唯一小戏剧种亮相文旅部主办的2020年全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孟里人家》获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节剧目奖,并作为江苏唯一入选剧目参加全国基层文艺院团优秀剧目网络会演;群舞《早安!早安!》等8件群文作品获得省五星工程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市文艺工作者立足本心,同样推出了诸多红色文艺精品以飨市民。根据相关统计,截至目前,围绕建党百年主题,我市已经创排推出《寻找花果山》大型音乐儿童剧、《逐梦起航》民族音乐会、淮海戏《孤岛夫妻哨》和《永远跟党走》连云港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音乐党课等一批原创艺术精品,创作吕剧《他乡好秋色》、话剧《海上军魂》、大型现代戏《刻山》等十余部优秀剧本。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力度,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提高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水平。同时扶持和引导各类文艺院团和个人,开展群文创演活动,推动各类文化产品、惠民项目更多地走进群众。”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活态保护非遗

让“中国式美学”遍布城乡

最近,我市的非遗保护事业捷报频传——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5项,其中,我市“东海水晶雕刻”入选。至此,全市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已增至6个,分别是:海州五大宫调、淮海戏、徐福传说、东海孝妇传说、淮盐制作技艺、东海水晶雕刻。同时,我市还获批1家省级非遗创意基地,新晋升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名,认定10家市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及其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传承发展空间不断扩大。而在全力推动各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申报晋级的同时,我市还注重“活态保护”“永续传承”,确保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的专业化、敬业心,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形成“能者上、弱者下、劣者汰”的良性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当前全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扶持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非遗类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势在必行。

“非遗不是原封不动的固态保存,要融入生活,创新发展,只有被公众所认识、欣赏、消费,重建中国式美学意境,才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最佳方式。”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文商旅融合不断深化,非遗加速进入百姓视野、融入百姓生活。近年来,在我市,非遗与旅游的结合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

比如在盐河巷举办的“国粹非遗·唱响海州”主题活动,就通过戏曲快闪、巡游的方式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实际上,近年来,海州区商业街区发展中心就通过出台乡土人才招募入驻计划、助力非遗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诸多尝试,以践行“非遗+活动”“非遗+直播”等方式,积极探索海州商业街文商旅发展新路径、新业态、新走向,让“看非遗、听非遗、乐非遗、品非遗、享非遗”成为街区发展新优势。

而为了持续推进非遗主题活动品牌化、常态化,我市还助推各个景点与本地民间戏曲团体举办多种多样的公益演出,一批知名的大型古装淮海剧被搬到了户外广场,场场爆满。而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民俗踩街表演、糖画、剪纸、泥塑等,也成为各类景区活动中的“常客”,那些非遗项目传承人们以现场制作、展销的方式,让市民游客面对面感受到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也彰显了我市的人文魅力。

假如让花果山景区的果皮箱“长”成猪八戒的模样、《镜花缘》书籍“穿”上江苏海洋大学的扎染外衣、周存玉的锻铜“握手”黄明元的木雕、张西月的贝雕盒子里装上连云港市博物馆的“汉代黄玉握猪”,会是怎样?如今,我市众多优秀非遗传承人还不断寻求资源互补,汲取守正创新新动能,延伸出了极具非遗底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开发出不同品种形态的文创产品并走向市场,这也成为今后我市非遗传承保护的新方向,这不仅可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活力。

■ 助推文创产业

让“港味文化” 赋能城市发展

“这个猴大王的玩偶真可爱啊。还有抱枕、T恤、丝巾、帆布包……”日前,2021连云港西游文化嘉年华暨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花果山景区五圣广场举行。在同时“开市”的“集乐西游,万物来潮”西游小镇创意市集的现场,一位游客驻足在一处摊位前耐心挑选。这位游客看中的“猴大王”系列文创产品是连云港文创人自主设计的IP形象衍生品。现场这样别具一格的文创活动还有很多,凸显了我市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实际上,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确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十三五”初期的83.3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34.36亿元,占GDP比重从3.35%提高至2020年的4.1%,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排名从全省第12位提升到第9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被评为全省“文化发展速度先进地区”。

“最近几年,在市委宣传部的带领下,我市的文化氛围越来越好,一系列惠民举措扶持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而我们也受益其中。”连云港猴大王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渲茹表示,市里不仅给他们提供了“打样券”,但凡有什么比赛或者文博展览会等,都会邀请他们一起参加或站台,在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同时,也帮他们牵线搭桥,拓展市场渠道,聚集各方资源,提升交流空间。张渲茹提及的“打样券”,其实就是市委宣传部专门为文创企业、设计师、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校学生等群体量身打造的帮扶举措。此外,我市还陆续推出了“服务券”“贴息券”等一系列惠民举措,用以助推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的打造,以及解决小微文化企业及初创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等。“目前,我们已先后给予30余家企业贷款贴息支持,‘连文贷’贷款总额近亿元。”市委宣传部文改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建设更加完善的项目孵化体制,吸引更多的优秀创业项目能够上马运作,我市还依托“赛事+产业孵化”模式,助力青年创客创新创业。比如近年来,我市开展了“创意连云港”文化创意创业大赛,在全省首次开展文化创业专题赛事,连云港“海州绣”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制作、海州AR手绘地图Mini Pro-gram、连云港集云创意家居等一批大学生创业项目;天马—猴大王文旅、千禧—新华书店“创意连云港”文创等一批青年文化融合创业项目;凯斯文化创意、猴大王餐饮等一批巾帼文创产业项目先后投产达效。

我市还会同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部门,整合市内外优势资源,打造集创意设计、技术支撑、版权服务、金融扶持、创业孵化等于一体的市级“文化+”融合发展服务平台,与江苏海洋大学、连云港师专等高校开展政产学研交流合作,依托阵地优势,成立了文化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全市文创线上线下运营中心和文化创意研究所等,并每年给予10至3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用于支持大学生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制作和创业。江苏海洋大学的东家智创师生团队就是这样一支受帮扶的创业团队,在我市的大力扶持下,正成为一支备受瞩目的“明星团队”。2018年至2020年,该团队连续3年参加紫金奖文创大赛,获奖颇丰。(张晨晨 史贽仁 欧勇军 王思淇 王乙)

总值班: 王夫成 曹银生     编辑: 张艺雯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