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梦如)走进凰窝村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休闲娱乐区、干净温馨的按摩放松区、功能齐全的康复理疗室…… 老人们或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打牌唠家常,或使用体育器材活动筋骨,或坐在理疗室享受理疗带来的舒适感,一派温馨闲适、其乐融融的景象。近日,凰窝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打造了一处集健康服务、休闲娱乐、心理关怀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新阵地,为全村200余名60岁以上老人构筑起“养老服务圈”。
优化养老模式 打造“家门口”的幸福驿站
“原来的活动地方小,我们坐在一起打牌都特别拥挤,大家都盼望着能有一个功能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场所。”村民张大爷反映。为了让村民有更好的体验,高公岛街道凰窝村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增设养老设施,完善基础配套,建成投用200平方米的新居家养老阵地。新阵地内部划分四大功能区域,配备心理诊疗室、健身区、按摩放松区及休闲娱乐区,总花费13万元。凰窝村党支部书记张立祥介绍,居家养老阵地采用“政府引导+村集体主导+社会参与”的运营模式,除村集体资金支持外,还链接了卫生院、志愿者团队等资源,定期开展健康讲座、文艺表演等活动,真正实现“小空间承载大服务”。
满足多元需求 从“物质养老”到“精神养老”
与传统的农村养老场所不同,凰窝村居家养老突破了单一照料功能,聚焦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打造“身心双养”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在心理诊疗室,65岁的胡奶奶正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摆弄沙盘。“儿子在外地工作,以前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现在和老师聊聊天,感觉孤独感少了很多。”她感慨道。针对农村老人普遍存在的“情感孤岛”问题,凰窝村与区心理健康协会合作,计划每月邀请专家开展两次团体辅导,通过绘画疗愈、音乐放松等形式,帮助老人排解焦虑情绪。
凝聚多元力量 绘就乡村养老“新图景”
为了更好地回应村民对居家养老的多样化需求,凰窝村聚焦资源整合,通过“政府补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破解资金瓶颈;聚焦需求导向,前期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收集老人意见,确保功能设计“接地气”;聚焦可持续运营,建立“专职管理员+志愿者”队伍,制定设备维护、活动开展等标准化流程,保障服务常态化。在这方200平方米的温馨空间里,老人们下棋时的欢笑声、按摩椅的嗡嗡声、心理咨询师的轻柔话语,共同谱写着一曲乡村养老的幸福乐章。
未来,凰窝村将持续深化居家养老建设,在严格落实政策要求、推进既定方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服务内涵,深化治理融合,增进邻里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让更多村民在熟悉的家园环境中实现“原居养老”,安享幸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