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海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浪潮中,板桥街道以淮盐文化展馆为核心阵地,深挖文化内涵,将淮盐精神融入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让党的声音如春风化雨浸润百姓心田。同步推出的“瞧一‘桥’,自然有答案”研学路线,涵盖田野体验、非遗面塑、淮盐探秘及盐科学实验等内容,为理论传播注入生动实践元素,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化与理论的共鸣。
聚才铸魂,建强理论宣讲“先锋队”。理论宣讲的关键在人。板桥街道精心选拔10名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青年骨干,吸纳10名退休干部党员、5名教师党员及10名热心群众,组建35人的“桥畔理响”宣讲队,构建老中青梯队。退休党员以亲身经历讲述党的历程,青年骨干带来新视角,让宣讲兼具厚度与活力。
为提升宣讲水平,街道依托“桥见幸福”学习社,定期开展培训,课程涵盖《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解读》《理论宣讲技巧》等,累计培训12场、350人次。经系统培训,宣讲员既能精准把握理论精髓,又能用通俗语言生动表达,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中坚力量。
为提升宣讲员的专业水平,街道依托“桥见幸福”学习社,定期开展专家授课、互动研讨等培训活动,全方位锤炼宣讲员的本领。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12场,覆盖宣讲员350人次。经过系统培训,宣讲员既能精准把握理论精髓,又能用通俗语言生动表达,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中坚力量。
深耕阵地,搭建理论传播“大舞台”。淮盐文化展馆承载着厚重历史,街道将其打造成理论宣讲前沿阵地,通过图文、实物、场景复原,展现淮盐生产运销变迁,让群众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领悟其中蕴含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精神。
同时,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等空间,构建线上线下宣讲矩阵。线下开展“盐”之有理专题讲座8场,吸引300余人参与;组织“桥边夜话”15场,200余群众围坐分享淮盐故事、交流理论感悟,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
除了淮盐文化展馆,街道还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等公共空间,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宣讲矩阵。
创新形式,激发理论宣讲“新动能”。在宣讲内容上,板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坚持“顶天立地”原则。既紧跟党的大政方针,融入创新理论、新政策,又聚焦基层实践,以淮盐文化为切入点,讲述盐工在党的领导下凭淮盐精神攻坚克难的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让群众感悟大道理,增强认同感。
在形式创新上,组织了红色电影展映、红色戏剧表演、榜样故事分享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群众在欣赏精彩演出的同时,接受理论熏陶。
如今,板桥街道成功实现淮盐文化与理论宣讲的深度融合。“桥畔理响”品牌以淮盐精神为引领,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成为凝聚群众、引领群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绘就理论与文化共生共荣的生动画卷。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