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茜文 通讯员 李亚桥)“以前雨天踩泥坑,现在出门踩‘地毯’。”这是中云街道黄岭村村民对新修沥青步道的生动形容。昨日,笔者从市开发区中云街道获悉,该街道以破解群众出行难题为突破口,累计投入4450万元,完成道路“白改黑”改造超17公里,实现了村路“毛细血管网”的四通八达。
自市开发区城乡“一更新两整治三提升”建设工程启动以来,中云街道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村居公共空间,从基础设施到文化生态,从环境整治到功能拓展,让一个个细微的改变汇聚成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图景,绘就出充满活力的乡村新画卷。
道路升级不仅带来了出行便利,更成为乡村发展的“加速器”。黄岭村投入100余万元发展蔬菜大棚种植经济,过去因道路泥泞导致农产品运输受阻,如今沥青路面让运输车辆穿梭往来,农产品得以更快走向市场。此外,街道还新增小区内停车点位10处、非机动车停车位约300个,让“畅行无忧”从愿景变为现实。
从“脏乱差”到“美如画”。在隔村村西大路入口,新铺的10平方米地坪上,百余株月季迎风绽放;黄岭村塘坝改造后,2575平方米的草坪绿化让村民“推窗见绿、移步见景”;东巷藤花苑小区、金苏党建文化广场的绿化补植,更添几分生机……这些“微改造”让杂乱堆放消失无踪,路面和护栏也修复一新,昔日的环境死角变身清爽整洁的公共空间。
该街道还聚焦文化与生态融合,打造了一批“走得进、坐得下、玩得好”的场所。金苏仿古亭、胜利王美同烈士纪念园等文化设施相继建成,黄岭村、范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光小区惠民广场等完成提档升级。在中云市民广场、范庄文化广场、焦庄休闲公园的基础上,更多集文化、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便民空间不断拓展,丰富着居民的业余生活。
从“看得见”到“摸得着”。2024年以来,中云街道累计投入资金约2200万元实施48个项目,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14个涉农村居长效开展环境整治,清理垃圾1400余吨、沟渠10公里、卫生死角1040处;金苏村、隔村村等村居完成1.7公里管网“雨污分流”改造,解决雨污混流问题;云门寺村黑臭水体专项整治让生态品质显著提升;粉刷墙面超2万平方米、新建休闲广场2处,让村居“面子”更靓、“里子”更暖。
从“民生路”的温度到文化广场的笑声,从蔬菜大棚种植增收到推门见绿的惬意,中云街道用“绣花”般的精细,将“乡愁”融入公共空间的每一处设计,让美好生活真正触手可及。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