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文旅动态

“星座热”折射 “中国神秘文化”的尴尬

【连网】(记者 张晨晨)最近,星座文化似乎越来越火了,先是“同道大叔”爆红,然后网剧界翘楚“万合天宜”又打造了《星闻天下》的星座类节目,甚至还有一些高校开设了“星座课”,学生场场爆满———这种源于古巴比伦,借助日本动漫《圣斗士星矢》爆火的舶来文化,已经脱去古老文明的刻板印记,正在都市青年,尤其女青年群体中大红大紫。

爆火的背后,星座文化实际有个简单的固定套路:即按照出生日期,将个体的人归入某个星座,根据星座分析该个体的性格、气质等人格特征,并据此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其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发展趋势等等。这种简单的、弥泛着“伪科学”意味的做法,怎么就成了当代青年群体的心头好呢?

当然,笔者不是狭隘地反对星座性格理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只是迎合了时下青年群体的时尚娱乐消费诉求,属于“亚文化范畴”———你可以跟他们谈论“处女作、天蝎座的近期运势”,但他们很可能不知道这几个星座背后的文化渊源,及星相属性;他们也对此不感兴趣。所以,可以理解,大多数青年人热衷于星座文化,不管是运势分析还是趣味测试,都是抱着娱乐和放松的心态———这种文化,以“标签化”的手段,帮助他们带入角色,借以逃避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带来情绪上的释放。正如“同道大叔”所言:星座只是一个载体,内容还是谈感情,其实网友们是借吐槽在寻找一些情感的宣泄出口。

但这也给我们带来一种对立的深思,即,我们国家也有着悠久的“星相学”、“占星术”历史,学术界管这叫“东方神秘主义”体系。比如与之相关的两仪四象、十二生肖、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也是响当当俾众周知。再说了,中国古人也讲“紫微斗数”、“星气拆分”,这也跟“星座对应性格”有着类似性;而其本身所包含的内在哲学观念,博大精深,自成一脉,不比西方占星那一套弱。但为何没有“星座热”的同样命运,反而被咱们自己人敬而远之、束之高阁呢?

与之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的一个案例,就是动画电影《龙在哪里》的爆冷。这部高质量电影,将传统的十二生肖进行了重新解读和演绎,却没有《大圣归来》的同样好命。在这一层面上,日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借助动漫、网络和其他趣味营销手段,他们本土的“忍者文化”、“妖怪体系”、“命理术数”等,皆成为国际文化品牌;他们更深谙如何将舶来文化包装成流行品牌,比如前文提及的《圣斗士星矢》带火了希腊神话与星座文化,而其作者车田正美在此后还创作了《钢铁神兵》的力作,这部作品是以我国“星相学”中的“四象”为素材创作的,因而带动了我们这一传统文化的国际关注度。

可我们自己又在干什么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反对“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大”。但我们自身又做过什么反思呢?是不是守着金山却当成“土坷垃”?不错,在大部分国人眼里,传统文化就是农耕文化的代表,处处透着土腥气,加上晦涩艰深的特点,使人难以亲近,可日本也是农耕国度出身,也有着纷繁复杂的“神秘文化”,人家又是如何做到“文化逆袭”的呢?

时下,借助青年人猬集的互联网,星座文化的传播更是“如虎添翼”,大行其道———披着时尚外衣的星座学,自然比土模土样的十二生肖风行;而在此刻,拂面迎着这股风潮,揣着祖宗留下的“金坷垃”,我们是不是该想想如何行动了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