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文旅动态

海州古城朐阳门往东有个塔山古道

【连网】(崔月明)海州古城朐阳门往东二三里有一座小山头,叫塔山。塔山是因为山顶有一座石塔而得名,但叫塔山之前是什么名字已无从考据了。

1987年初春,我第一次到塔山考察,恰遇居住附近的一位山民。老人很健谈,他不及我多问就热情地告诉我:山顶本来有座塔,叫文峰塔,建于清代中叶,是一些海州乡贤为使当地文风、文脉顺达,多出人才而集资兴建的。塔为六角形,身高五层,直径两米多,皆由大石块砌成,耸立山头,远看很为壮观。

老人说,他小时候常和小伙伴在塔边游玩,经常看到村里的一个疯子撬砸古塔,也不知道在干什么。有一天他和几个小伙伴上山拾草,还在塔边玩了一会,等下山时看到塔已经倒了。老人一边说着一边带我来到山顶看遗存的塔基。老人说按他当时的年龄推算,塔被撬倒的时间大约在四十年代初,塔倒了以后也没有人管,那些石块都被老百姓拉走盖房子了。

塔山在整个锦屏山系三十七座山头中,并不是最高,但名气最大。塔山有名,不是因为古塔,而是因为山脊上的一条古道,这条厚重的古道记录了海州古文化的辉煌和灿烂。

海州建城之前,大海就退到了孔望山下,孔望山南面二里处有一个地方叫岗嘴,岗嘴的夹山口就是一个天然海港。海州一带的渔民都是走现在我们称之为塔山和白鸽顶之间的山坳到岗嘴夹山口出海,长年累月,山谷中自然形成了一条小道。这条小道不仅通到海边,还连着一条陆路通往南方。海州是海赣沭灌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南北货集散地,所以,这条道是南北商旅的必经之路。因为它在一条山谷中,两面山峰陡峭,地势险要,适宜伏兵,在军事上一直是南北交战的必争之地。

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当时镇守海州的金朝军队中的地方行政长官,为了经贸往来和军事上的需要,组织人力将原有的山路依照山势进行了修筑,平处铺上石板,斜坡处凿成石阶,高岗处劈成凹槽形路面,沿途还设立了记里碑。道路修好后,在路边勒石《新设山路记》为志,说明这在当时也是一件有着重大影响的盛举。

到嘉庆年间,这块《新设山路记》石刻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雨侵蚀,有好多字已经无法辨识,《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了残损的碑文,基本意思还能看出来。但有的地方感觉读不通,带着疑问我们多次上山查找此石刻,在当地老人的指点下,终于在古道北侧被杂草覆盖的一块岩石上找到了《新设山路记》石刻。石刻宽150厘米,高80厘米,文19行,行12字,字径5厘米,真书。我市文史专家骆玉宽先生专门做了拓片,回来核对,发现《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有多处错误。现将考证之后碑文记录如下,以供爱好者研究参考:

新设山路记

今县北山凹凹下不平故难行往□昔但□就直行往今未谒禅寺同□城北营忠显徒单所鲁□千户□蒲察乞德谋克下徒单兀惹百户所修石湫桥功德主□福照同妻□□城北开付功德主秦□正兴□心缘仇祖印城北开付忠蒲察善友福□敦武阿鲁母谋克娘子李善友福□忙刮敦武步鲁赤花克下蒲察□□忠显蒲鲁□百户妻善友忙刮□□南营修武校尉温迪痕王家□□□敦武校尉蒲察撤木鲁谋克□□满福朗□义校尉为古路□海□□下蒲察福敦武校尉号□□木不□□□女善友蒲察福通

明昌二年春三月日笔

“新设山路记”没有写明这条山路的名称,可能当时也没有具体的名字。直到清代中叶,这座山头建文峰塔才叫“塔山”,人们便把这条道叫作“塔山古道”。清代板浦是淮盐产销基地,盐运史司设在板浦,塔山古道是来往于海州、板浦之间的交通要道,所以客流量也是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地民众走亲访友来往于两地时还是走塔山古道。

塔山古道依山势而筑,两旁风景非常优美。置身其间,山峰青秀,林木葱葱,松涛曼吟,鸟语啾啾,自古就是游览胜地。朐阳八景之一———“阳谷朝霞”,所说的就是这个地方,太阳初升,满谷金辉,置身其间,如梦如幻。古道西侧的一处石壁上,游人题写的诗刻至今还清晰可见:“不见桃花树,云封石室空。登山怀旧迹,留咏翠微中。清嘉庆九年常州人□□□题。”

塔山古道是我省首次发现的唯一有确切纪年的古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近千年风雨剥蚀,如今古道只剩长约450米、宽约2.5米的路段保存较好,从中仍可窥探其当年的辉煌。最让人仰止的是因为八百多年前南宋大诗人辛弃疾抗金杀敌,骑着战马从这条古道上来到海州,诗人将军的威猛雄风,为凝重的古道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每一次来到塔山古道,我都仿佛看见诗人,横刀立马,伫立山头,向我们诉说当年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