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张作琳:推粉磨

作者:张作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生产队每年秋后都要窖藏大约四万斤地瓜,除了保证第二年的瓜种和喂猪,其余的主要就是制粉坨,做粉条、粉皮和粉丝。


  制粉坨一般五天一次,其流程为:取地瓜、洗地瓜、斩瓜米、推粉磨、去粉渣、沉淀、上兜、晒坨,其中推粉磨是关键,因为地瓜糊子的粗细直接决定着出淀粉率。至于制作粉条等成品,则是另外一个环节了。


  一大早,粉房的人从瓜窖领来八百斤地瓜,在洗地瓜的专用牛槽里,用一把“T”形长把的木刷子把它们洗干净,然后切成大小适中的地瓜米子,就可以开始推磨磨地瓜糊子了。

  那时没有粉碎机,无论是磨面还是推糊子都要靠石磨。粉房里的两位师傅把那么多地瓜洗干净都切成地瓜米子,已是太阳落山的时候了。吃过晚饭不多久,轮班推磨的八个人便陆续来到粉房里。根据班头的安排,每四人一组,一小时一换班,从头晚九点多一直推到第二天早上差不多六点,就是为了挣那可怜的四分工(一个整劳力一天挣十分)。


  推粉磨是又苦又累又枯燥的活计。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甚至连电灯都没有,整个磨房里只有一只小马灯,发出微弱的光。那如豆的火苗不知什么时候还会跳跃一下,随即那光芒便暗了下来,给人一种马上就要熄灭的感觉,真是寂静得要死。只有磨棋子碾碎地瓜米子的声音,还有八条腿轮换着使劲往前迈时与磨道上那陈旧的、凹陷成槽的老砖的摩擦声,才使人感受到一些生气。八个人就这样轮流地伴着那一豆之光,机械地迈着脚步,坚定地走向磨道那永远也走不到尽头的尽头。


  推完地瓜米子天也亮了。我们伴着东升的红日,直接上地干活,去挣早间的两个工分。至于地瓜糊子如何去渣、如何制坨,那就是粉房两位师傅的事了。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朱芸玫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