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从淮河北行,淮北平原,一马平川。有几条内河入海,悄然东流;有运河、盐河南北,舟楫风帆。唯古三星镇之西,龙苴古城之东,有一座小山,海拔仅264米,名曰大伊山。大伊山,林木森森,涧水涟涟,香火鼎盛,寺庙星辉。故而得名“淮北第一神山”。
神山,叫得最响的,是这里“九庵十八寺”的香火和与之呼应的传奇故事。故事,只是口口相传说是就是;而寺庙,也总是被这“九庵十八寺”的五个字抽象着。大家都在说,但有谁把那“九庵十八寺”的脉络年轮捋清楚了呢?
近日,随手翻阅赵玉庆老人写的《古伊搜神》,我竟被作者用力地拽进了“九庵十八寺”,拽进了袅袅的香火中。读完全书,我叹一口长气。终于有人把这布满历史尘埃的“九庵十八寺”说得有鼻有眼,说得真真切切。头脑里时常会幻化出类似清明上河图样的“古伊寺庙群落图”。于是乎,那浓郁的香火气已致古伊飘渺。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他把“苏北第一神山”写得出神入化。
我带着窥探的心,走进老赵的家,走进老赵的内心世界。
老赵叫赵玉庆,大伊山土著人,今已米寿可期。老赵的父亲去世早,是他的母亲,以柔弱的身躯拉扯着老赵兄妹和姨哥在岁月的长河里扑腾。日子过得清苦而艰难,母亲曾拖着疲惫的身体,牵着10岁的赵玉庆走进三元宫进香求福,走进梓潼殿拜求学业功名。这些,都在童年赵玉庆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是母亲的疼爱?还是佛祖的保佑?赵玉庆读了几年书,聪明的他比一般孩子出息,大小也算个文化人。岁月如驹,时光把童年的赵玉庆倏地带入晚年。那年,70岁的赵玉庆时常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带他去佛堂的往事,想着古伊满山香火弥漫的佛事。一个久久的心事,如同风暴卷起的海浪重重地压下来,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赵玉庆想,伊山古镇,人不足五千,山高不逾三百,何以佛事宏大?寺庙、佛堂目不暇接,且古海州四大名刹,为何大伊山独占三魁?“九庵十八寺,三山十二峰”,淮北名寺,古伊独雄乎?古伊,“淮北第一神山”,美誉堪当乎?一连串的问号,始终在赵玉庆的脑海里徘徊。
岁月的湮没,战火的吞噬,古伊的香火几近熄灭。繁华的往事也多被历史的尘埃淹没。人云亦云的旧事成了传说,甚至于以讹传讹地把“李子”传成了“桃子”。赵玉庆,作为从那蓊郁的香火记忆中走过来的人,他坐不住了,他要在光阴的隧道里奔跑,铭书于后世。他说只有这样,才不会亵渎人生,才上对得起天地,下对得起黎民百姓和乐佛行善的妈妈。于是,几个春秋寒夏的奔波,一部《古伊搜神》响亮问世。
浏览《古伊搜神》,一幅古伊佛事群图便在脑海里清晰起来。从南端坐落于小鸭河与盐河交汇处的卧佛寺,到北端近于金鸡岭南侧的古佛寺;从东方盐河东畔的大佛殿,到西方羊山头北的朝庙。如此东西南北中32处香火地,在书里都有明确的经纬坐标和形象化功能化的描写。只不过详略有别罢了。一幅不是九华山堪比九华山的古伊神山图跃然纸上。不是说九庵十八寺吗?!怎么写出32处之多呢?老赵说:这本是个虚数,本意是大伊山古时香火旺盛,佛堂林立。在老赵的笔下,每一座寺庙或是庵堂的平面布局、山门后殿、东廊西院,书中均交代清清楚楚;殿中佛祖、神位坐落有序,甚至前后左右各列班小神都一一就坐。就具体一尊神像而言,其形态、面容、衣着、手持,都说得活灵活现。就其各寺庙功能而言,管出行平安的、管祈福消灾的、管官爵财运的、管读书聪颖的、管多子多福的、管婚姻孕育的,管人寿丧礼的、等等。各科齐全,无一漏挂。有的寺庙,也如今天的大学,多学科综合。老赵在介绍齐天庙观音堂的功能万福时,首先给出对联一副:“仙瓶能救千生命,佛卷可医万众心。”接着,他便用形象的描写来佐证这副对联。他说,观音的西边分别立着管孕妇生育的云霄娘娘、管眼疾的光明娘娘、管子孙满堂的子孙娘娘、管智慧的天聪娘娘、管吉祥的泰山娘娘、管航行安全的天妃娘娘、管火种火灾的火灵娘娘、管长寿的龟灵娘娘、管天花的疹痘娘娘、管年景好坏的送岁娘娘。神明分工有序,职能各就。如此之佛堂,焚香三炷,叩首禅拜,可揽百福,香火怎能不旺?!赵玉庆就是这样,用他那支多情的笔,蘸着浓稠的心事,描写出各处寺庙与佛事的繁复。
笔端的丰满,是来自艰苦的寻觅与查证。
老赵用两年半的时间,调查取证了36位当事人或知情老人,跑坏了两辆自行车和五双鞋子,甚至累得连掉小肠系(疝气)的毛病都有了。你掰着指头一想,那是1000多个白天黑夜,那又是多少个酷暑严冬,那还是个七十挂零的冠心病患者。你可知道,老赵是在与时间赛跑,他是以赛场上百米冲刺的劲头,在抢救一份关于大伊山的历史遗存。过中的艰难曲折发酵出的酸甜苦辣,只有老赵他自己知道。
我佩服老赵一字千金的匠心独运,他只用书名中的一个“搜”字,便把他成书过程中的艰难交代明白。“搜”,意在这份古伊神学史话,不是现存可取的拿来主义,而是从众多耄耋老人的口中和春风不度的石缝中抠出来的;是在倾听与思考、搜集与查证、记述与创作中孕育出来的。不然,为何叫“搜”呢?!“淮北第一神山”的大伊山,终于在赵玉庆的《古伊搜神》中还原并鲜活起来。
朝杖之年的赵玉庆,常常倚杖盐河边,看那静静的河水渐行渐远的涟漪, 看那如梭的舟楫悠悠的远行。他安然地坐在黄昏的夕阳里,更多地想着书里古伊胜境那些香火袅袅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