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半山访古园

■ 吴成芳

【连网】  沿云台山环山公路北行十多公里,到达关里美人桥下车,徒步顺着山势缓缓上行。迎面群峰竞秀,回环连接,高峻的山峰,深邃的山谷,幽奇绝境,静谧迷人。这里就是“曾因虎群居此而得名”的虎窝。

走进这里的小山村,满目青翠,郁郁葱葱,峰连岭属,高低起伏;居民新楼,红色脊瓦,映印在山间上下的绿色海洋里,像一幅悬在半空中的彩色画屏。在这处山坳里还有一处鲜为人知、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令世人仰慕的风景,它就是云台山上建设最早的一处私家园林“半山园”——近500年前,海州名儒顾乾在家乡虎窝修建亭舍,为弟兄读书处。

寻访中,得一位八旬老人李怀如的热心引领。他的先祖在300多年前来到海中大岛——云台山虎窝落脚谋生。李大爷对山坳中的环境了如指掌。我们从他家屋舍处上行,沿着羊肠小道,一路崎岖、逶迤,翻过沟坎,寻觅“半山园”遗址。据清《云台新志》卷第七《胜迹》载:“在虎窝南,镜子崖下,有半山亭。竹树森环,林壑幽邃,为明顾乾兄弟读书处,后久毁圮。乾隆中,扬州程玓来游云台,置为别业。今归中正方氏。”《康熙海州志》卷之五《教典》载:“岁贡顾乾,万历十四年任繁昌教谕,后迁山东乐陵王府教授。弟坤,万历二十五年为贡任山东武定学正。”万历三十年顾乾致仕回乡,在原少年读书处建筑园林,取名“半山园”,与南京中山门内的东晋宰相谢安旧宅同名。北宋王安石隐居之地所建庭园亦称“半山园”。顾乾诗曰:“野眺凭何处,茅亭倚半山。数椽虽寂寂,十亩自闲闲。海气朝云外,山峰夕朝间。书声相和处,好鸟亦关关。”诗中字里行间显示他对家乡大山里的“半山园”之美十分赞赏。

“镜子崖”以其天然独特的地貌、特征展现在山坳里,清《嘉庆海州志》载崔志,即乾隆年间官至漕运总督、宫保大司寇的崔应阶,奉命阅兵海上,重编《云台山志》:“在关中村北,崖有石似镜。”顾志,即顾乾编修的《云台山志》:“关中村西北隅,即苍梧右岭。以其形如虎踞故名。藏桃李松篁,春游最盛,亦栖真之所。”

我们寻寻觅觅,来到一处200多米高的半坡上,这里左右深涧从旁穿越。周围林木茂盛,香风满道。中间一块台地约1亩余,坦荡如砥,看似平常山地,外来人难以辨别是古园林遗址,还是农民山间梯田。台地背朝大山,面向深涧处,下侧是用人工碎石垒砌成半圆形石墙的基础。当地百姓均称呼为“半边圆”,对顾乾修建的“半山园”,多数人默然不知,可见古园林毁圮太久远了。而李大爷儿时就见过此处残垣断壁,明确告诉我,这就是“半山园”遗址。站在这里,人们看到静静地躺卧在这片深山老林中的古遗址,它好像在娓娓地诉说着这里几百年来的悠悠历史,和那些逝去岁月的沧桑和绮丽的往事!

在这处旧遗址南侧二十多米开外,也是丛林密布,佳木异竹,高柯丛樾,境亦幽异,曾有一座古庵——清乐庵坐落此处。遗址更是难觅,我们在泥土、丛林杂草掩埋下,用手扒开一段人工垒砌的石墙基础,在院墙后边长有一根根径80厘米、高近20米的玉兰花树。云台山上最大的树龄800多年的玉兰花王在东磊延福观,而这株无法考证它的树龄,猜想也可能是僧侣建庵后栽种的,从树形看它应该有几百年的树龄。清人唐昆基(生卒年不详)题清乐庵壁诗:“行进堤边又涧边,茅龙小筑远峰前。石排玉枕烟痕醒,花护银屏雨气鲜。洗耳汲来云外水,渡香幻作洞中天。为耽清福清逾乐,不羡飞仙始算仙。”相距此处上方数十米开外,山坡上矗立几块巨石,下有一天然洞穴,人称野猫洞,洞口相连一眼深泉碧井,一泓深碧。站在碧泉处,长年凉气飕飕,寒气袭人。井口天然形成长方形,长约1米,宽约半米,深不见底部,便是大旱枯水之年,亦不枯竭。山坡处有25户居民通上水管,接此泉水为生活用水。由此看来,大自然恩赐给这块山坳极佳的环境,当年众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十分钟情于此,经常流连忘返。

如今,这里只剩下记忆中的传说,数十年来呈现着少有的宁静和寂寥。希望有一天,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探幽寻古,共同守护那些悠悠的历史和文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