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一粒小麦的“跨国旅行”

太阳高悬,白云慵懒地飘荡,风裹着成熟的清甜吹过,麦田泛起金黄色的波涛,层层递进翻滚。

8月中旬,哈萨克斯坦北哈萨克斯坦州,农场主努尔兰·拉希姆扎诺夫看着眼前丰收的美景,喜笑颜开。

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是闻名中亚的粮仓,盛产适用于制作高端面包的高筋小麦和制作饼干的低筋小麦。

历史上,这里的小麦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驼铃声声,孤烟袅袅。丝路上往来使团、商旅不绝,丝帛、茶叶、香料一路向西而行,而从西域来的小麦、芝麻、胡萝卜等农作物,也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小麦虽小,粒粒皆是人间烟火。 由当初无人识的野草变成如今不可替代的农作物,小麦的传奇身世背后,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变迁史。  

今天,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哈国小麦开启了“二次传播”——过境连云港,出口到东南亚地区。

漂洋过海,赴一场麦田之约。

56岁的努尔兰无法想象,他亲手种出的小麦,如何抵达几千公里外的异国他乡。

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这一切都有了答案。

“通知一下,10点钟开个会,进一步细化新一批哈国小麦过境运输相关事宜。”10月16日上午一上班,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多式联运部经理苏立洋就发出了会议通知。3个多月以来,他几乎每周都要围绕这个议题开一两次专题推进会议。

苏立洋说的新一批哈国小麦过境运输,指的是今年7月份哈萨克斯坦有关企业刚与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签订的协议。随着哈麦过境时间的临近,港口新丝路国际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一班人都在为跑手续、畅通运输渠道而忙碌。

时隔3年重启哈国小麦过境运输,苏立洋对此非常看重。曾全程参与哈国小麦首次过境中国的他,深知这其中的曲折。“太不容易了!”苏立洋感慨。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之一,年产优质小麦超1300万吨,除每年国内市场消费约600万吨外,其余的多以小麦或面粉的形式出口。受交通条件制约,以前哈麦出口地主要为周边国家。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近年来,哈国将中国及过境中国地区市场列为新的农产品出口增长点。借助中国的港口出口小麦到东南亚等地,是哈国梦寐以求的事情。

早在2009年,中哈两国政府就达成了哈方过境中国向第三方国家出口粮食的协议。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签署了《哈萨克斯坦小麦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明确了哈国小麦输往中国以及过境中国的要求,连云港被国家质检总局明确为哈国出口粮食过境中国指定离境口岸。

“这块牌子来之不易,口岸单位成立了专班,认真研究并有效落实后续推进事宜。”苏立洋深有感触地说,“铁路线、装卸场所、堆场及码头泊位这些都不存在大问题,没想到的是,装卸的过程把控却没那么简单。”

“从外观上看,哈国小麦与国产小麦并无区别。但哈国小麦处于印度腥黑穗病和矮腥黑穗病的疫区,如何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让小麦顺利过境,成为当时必须破解的难题。”连云港海关驻港区办事处运输工具监管科负责人杨万风回忆,经反复考量后,连云港检验检疫部门创新性地提出不流失、不扩散、不洒漏和专场、专库、专设施的“三不三专”等过境小麦监管原则。

在专家指导下,连云港方面先后改建了哈国小麦“集改散”专用仓库,设计建造了防尘装卸设施,制作了专用运输设备,明确了运输专用铁路线及装卸场所,完善了专用堆场及专业码头泊位,并建立了“集改散”运输与疫情防控管理工作流程、工作制度、作业规范及应急预案。

2016年8月,连云港制定的有关过境方案通过国家评审验收,为打通哈国小麦过境通道提供了最核心的技术保障,填补了我国动植物检疫法律在过境粮食检验检疫监管方面的空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接下来,就是天南海北找客商。

小麦出口,对哈方来说,也是“破冰之旅”,自然顾虑重重。“小麦走那么远的路,卖给谁啊?这么高的运费怎么做啊?谁来做这件事呢?”面对哈国相关负责人发出的三连问,连云港中哈物流公司总经理左学梅说,她记不清和哈方谈判了多少次,最后通过努力,帮助哈萨克斯坦一家农产品公司与一家越南公司签订了首批700吨哈国小麦购买合同。

第一次做这样的业务,关系到两国声誉,必须万无一失!连云港港口集团十分慎重。有人提议,不如先“纸上谈兵”,走一走模拟流程,这样心里有底。从哈萨克斯坦的贾尔特尔车站将小麦装车发出,到达阿拉山口,办出境手续、入境中国手续,递交报检资料,报关手续,出境签发提单;再到达越南胡志明市,办入境手续,递交报检资料,报关手续……走了3遍,都很顺利。

好事多磨。在2016年国庆节前夕,走最后一遍模拟流程的时候,却遭遇了一个“卡脖子”的难题,几乎让整个计划泡汤。

“越南方面说,他们和哈萨克斯坦的质检鉴定只有口头协议,不算数。”苏立洋有些激动地说,“虽然我们多方协调,在电话里磨破了嘴皮子都没用,最后越南方面的客商也很理解我们的遭遇,主动提出来解约,并且安慰我们说,从一开始就没认为能做成这件事。”

思路决定出路,信心决定结果。

不服输的港口人千方百计联系到哈方高层领导,通过哈萨克斯坦驻越南大使馆走外交途径,解决了这一问题。

协议正式签署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发货前,连云港方面专门调度哈方驻连云港员工卡纳特回国,全程跟进发货相关事宜。年轻的卡纳特临行前丢下一句话:“小麦车发不出来,我不回来!”

2017年2月5日,第一批小麦抵达连云港,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举行了隆重的接车仪式。国内各大媒体纷纷发布这条消息,称赞:“这打开了一个新的路径,真正将连云港作为哈国乃至中亚东向出海口落到实处!”

2017年6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专门提到:“哈萨克斯坦小麦首次实现过境中国向东南亚出口。”

在平稳运行一阶段后,2019年11月,哈萨克斯坦小麦过境连云港又开辟了第二条通道——哈萨克斯坦—连云港—马来西亚。这样,哈国小麦过境运输的双通道形成了。

如今,凭借中哈双方共同推进电子口岸、“港口大脑”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包括小麦在内的哈国特色商品早已实现国际贸易“一站式”办理、联运监管“一体化”运作,连云港出海口如同被“搬”到了哈国“家门口”。

今年7月20日,一批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芸豆从连云港启程发往多米尼加共和国。随着连云港作为哈国粮食过境中国唯一离境口岸地位的日益稳固,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这条粮食过境大通道,让本国的农作物走向世界。

一粒小麦,穿越戈壁,跨越山海,牵起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播撒下合作共赢的“良种”。(记者 昌慧东  王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