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聚焦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

【连网】 围绕年度产业投资1600亿元目标,加快实施重点产业项目,全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报告内容】高标准完成石化产业基地规划修编,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督导要求及化工园区整治到位的前提下,推进北翼协同发展、南翼拓展联动。徐圩新区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投资突破450亿元。开工建设公用工程岛、虹洋热电联产扩建等项目,全面实施石化基地封闭管理。盛虹炼化启动设备安装,卫星石化投入试生产,中化国际全面拉开建设框架,中化瑞恒投产运行。北翼加快建设新海石化产业园。南翼积极引进重量级战略合作伙伴。

【权威解读】韦怀余(市发改委主任):2020年,我们将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一二三产并举、大中小项目齐上、国资民资外资同抓、市县镇村联动,全力推动一批政策导向好、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全力保障“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决战决胜之年1600亿元产业投资目标。突出产业导向,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重点在石化产业基地、“三新一高”、自贸区建设等方面安排一批投资体量大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充分发挥市级重点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确保市级重点产业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同时,再推动一批县(区)级产业项目建设,全力冲刺年度产业投资目标。全力做好项目服务,保障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计划实施保障,继续实施市领导挂钩联系推进重大项目制度,适时调整增补一批重大项目提请市领导挂钩联系推进;调整市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每月一通报、两月一推进、每季一次观摩等,确保“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3500亿元产业投资目标落实;健全责任落实、项目推进、督查考核等机制,确保项目按既定目标推进实施。

快速崛起特色产业集群

【报告内容】全力打造“中华药港”,加快花果山医学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争取设立省药品认证审评中心连云港分中心,构建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突出“先进研发+连云港制造”特色,全力汇聚国际国内优质要素,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创新要素密集、药企高度集聚的医药产业港。推动高强度碳纤维产业化、硅材料产业转型升级、高性能氨纶纤维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推进田湾核电三四期工程、海上风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国家新能源基地。做大做强风电装备、矿山装备、农用机械、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积极支持化工装备、海工装备产业发展。

【权威解读】董作村(市工信局局长):2020年,市工信局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决战决胜“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突出重点、找准痛点、攻克难点,精准发力、创新实干,为建设“强富美高”连云港作出新的贡献。围绕年度产业投资1600亿元目标,全力冲刺产业投入和项目建设,强化增量培育,力推100个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达产达效,争取全年新增应税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15亿元;推进技术改造,实施“三千技改”工程,围绕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建立技改项目库,完成技改项目400个、投资400亿元。在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上要提层次、补短板、抓落实,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华药港,充分发挥市医药办作用,统筹全市力量聚焦医药产业发展,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推进中华药港产业园、润众生物药基地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重要的硅材料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市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推进实施OLED光学材料、高频超薄柔性覆铜板等重点项目。打造国家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推进田湾核电、海上风电机组等重要项目。打造3个省级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做大做强风电、矿山、农机、化工、海工等特色装备产业,重点推进金风海工装备、振江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等项目。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报告内容】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中心城区和县城实现5G信号全覆盖。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产业园、城市大数据中心、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力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批。推进数字产业化,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新技术研发应用,积极培育新零售、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加快产业数字化,引导传统产业运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新增星级上云企业50家。

【权威解读】董作村(市工信局局长):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大两化融合深度和广度,坚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是破解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难题、促进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2020年,我市将重抓两化融合与创新引领。持续完善信息产业基础,完成编制5G规划,建成5G基站2000余个、中心城区和县城实现信号全覆盖,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产业园、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力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批。加快产业数字化,大力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新增星级上云企业50家、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2家。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软件以及基于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加工、挖掘、开发应用,集聚相关企业,培育新兴业态,培育壮大信息产业,重点跟踪实施康缘药业智能制造系统、盛虹石化工业互联网平台等80个信息化项目,培育4家“双软”资质企业、3家大数据企业,新增1-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打造1-2个行业级平台。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建立年度重点新产品新技术项目库,培育省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1个、市级2个,推荐8家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挖掘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打造共享的“好客之城”

【报告内容】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坚持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着力建设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权威解读】晏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推进项目建设招引。依托大项目建设带动大品牌培育,将文旅招商工作列为全市招商引资重要内容,推进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旅游小镇、公共配套类、公园及度假区、文旅基础配套、智慧旅游、文创演艺等8大类77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轨道交通和全域旅游自行车环道等全域载体建设。推进文旅品牌创建。加快连云区、东海县2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连岛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启动伊甸园4A级景区和东海温泉度假区国家级度假区的创建,推动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面融入自贸区建设,谋划推进“城市+旅游”“交通+旅游”“自贸区+旅游”,恢复开通以连云港为母港的国际邮轮航线,推行邮轮、游艇等旅游出行便利化,积极申报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推进城市宣传推广。围绕“西游圣境、山海福地”神奇浪漫之都连云港,策划旅游城市形象推广,广泛运用推广“孙大圣”城市宣传LOGO,在央视、主要网络、铁路航空邮轮沿线城市、日韩媒体等开展高位、多元、立体有冲击力的城市推广,举办连云港之夏旅游节、丝路音乐节、“一带一路”旅游合作会议、文化产品博览会等,持续打造节庆活动品牌,着力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推进服务效能建设。完善旅游导引标识系统,建设智慧文广旅综合指挥平台,实施旅游年票智能化提升,发挥旅游年票的旅游通票功能,大力度推进旅游便民惠民。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组织全市游客满意度调查和文旅市场体检式明察暗访检查,着力打造主客共享的“好客之城”,全面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幸福感。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报告内容】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0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件。开展“一企一策”培育服务,发放“苏科贷”2.4亿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强化科技载体建设,创成东海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争创省级高新区,培育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新增企业研发机构30个。创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加快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建设,发挥716研究所、中蓝连海设计院、江苏海洋大学的科技创新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实施技改项目400个,完成技改投入400亿元。

【权威解读】许东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2020年,全市科技系统将全面落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部署,围绕推进高质发展、自贸区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细化工作举措,精准发力,拉长板、补短板,为“十三五”收官贡献科技力量,为全市高质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一是牢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紧扣高新技术企业后备梯队不足问题,实施科技型企业“小升高”推进行动,建立市、省、国家三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一企一策”精准培育,引导企业强化科技创新,攻关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力争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5家,全市总数达到400家。二是牢抓科技平台建设。集成科技创新资源,助力“中华药港”、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平台建设,推进东海县创成省级农高区。实施“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加强部门联动,强化产学研合作对接,培育新建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30个以上。三是牢抓科技创新服务供给。狠抓科技政策宣传落实,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讲解和培训辅导,确保政策宣传解读到位、组织实施到位、要求落实到位,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深入开展科技金融、技术转移转化等科技服务,力争全年发放“苏科贷”科技贷款2.4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20%;技术合同登记额达到20亿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