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我的“宝马梦”

顾莉敏 

【连网】  我小时候,经常会听父亲说起我爷爷送他上学的经历。父亲出生在上海的浦东,小时候到市区浦西上学时,必须要经过一条浩瀚的黄浦江。

上个世纪40年代的黄浦江还没有摆渡轮船,爷爷为了让我父亲读书念字,天天划着一条小木船送我父亲上学,风平浪静还好,一到狂风骤雨的恶劣天气,此时的摇橹船如同一片落叶,被狂风骤雨肆虐的东摇西晃摇摆不定,随时都有被汹涌澎湃的江水吞噬的危险,年龄还幼小的父亲目睹这样的状况每次都吓得心惊胆战!爷爷为了抚慰我的父亲,则是气定神闲,娴熟的划着小船。小时候的求学经历,以至于父亲只要和我们一聊起来还是心有余悸感到后怕。

我父亲是上个世纪58年毕业的大学生,分配到一个省直属的东海种马场从事技术工作。那年代的娱乐生活很单调,为了到县城牛山看一场晚上8点《卖花姑娘》的电影,父亲和他的朋友下午4点钟就从家里出发,32里路步行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电影院。电影10点钟结束,回家又花了3个多小时,到家已经是凌晨2点;为了看一场电影,来回竟然用了近8个小时,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到了7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三大件是老百姓朝思暮想的奢侈品;我的父母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只为能够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1972年父母终于攒够了100多元购买自行车的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凤凰自行车。要知道以前的自行车不但要有钱,还要有票才能买到。”那时的“凤凰”自行车就好比现在的“宝马”“奔驰”一样贵重。父母买回自行车的那天,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在车架上裹了一层又一层的塑料布保护起来,生怕一不小心蹭掉了车漆。

自此我父亲走亲访友都骑着自行车,那时我们全家都感到无比自豪,父母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提高了一家人的生活水平。

80年代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地升华,摩托车开始逐步成为了人们的新宠。老爸蠢蠢欲动,与时俱进想买一辆摩托车,老妈怎么也不同意,怕摩托车不安全,经不住拿到摩托车驾驶证老爸的软磨硬泡,老爸如愿以偿地拥有了一辆摩托车。

节假日出游,老爸经常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和老妈四处兜风,风驰电掣的真是拉风。到了90年代轻巧方便,美观实用的踏板摩托车又风靡了大街小巷,掀起了一股踏板车的热潮。

电瓶车在21世纪悄然出现!耗电少,躁音小的环保的电瓶车,一进入人们的视线,就广受消费者的欢迎!我们一家也紧跟时代步伐,每人一辆电动车出行。老爸对电瓶车爱不释手,时常说:“不用加油”经济实惠,要是以前骑着看电影,哪还用的了8个小时,1个小时都够来回了!

不知不觉,我发现身边学驾驶执照的人越来越多,私家车已经开始悄悄地走进了寻常百姓家。2002年,我老公的朋友,开着一辆商务别克车邀请我们一帮朋友一起吃饭,当时,私家车在我们这个苏北小镇凤毛麟角!私家车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谁家有辆私家车,那真是无比荣耀的事情,车主洋洋得意,其他人则是满满的羡慕和仰望!

随着老百姓钱口袋慢慢的鼓了起来,我身边的朋友陆陆续续开上了私家车,在2009年我家也如愿以偿拥有了第一辆私家车!我们开车带着老爸自驾游,老爸观光赏景开心的同时,总是不忘叮嘱我们要勤劳敬业,说我们幸运地赶上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好时代。 

以前回父母的老家-上海,都是坐火车和大巴车,虽然苏北小镇和上海的直线距离并不很远,可是依然要坐一整天的车。现在有时开私家车回上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回老家,非常的方便和快捷,走高速6个多小时就能到上海,有时,父亲回老家,遇上我们姐妹工作忙,会选择坐飞机,到上海只需2小时,中午就可以和上海的家人一起吃饭了,这样的便捷,每次都让经历过落后交通工具的父亲赞叹70多年来交通工具的华丽蜕变!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一片欣欣向荣。回首了昔日的清贫与苦涩,再看今朝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我发自内心地感慨是我们伟大的 

祖国

带领老百姓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和我们的祖国共奋进,共拼搏,共进步,相信明天会更美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