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网络媒体走转改】退休教师走村串户 16 载建起 6 个乡村主题教育馆

【连网】(记者 王晓宇 通讯员 王成 尹永祯)" 孩子们,这些少年都是我们国家的英雄,他们牺牲的时候年龄跟你们现在差不多大,他们都是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献出宝贵的生命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记住了吗?"1 月 29 日上午,在连云港市东王集镇文化服务中心,76 岁的王春雨正在给来这里参观的东王集中学 40 多名学生讲解红色经典故事,对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老人觉得虽然很辛苦,但是自己感觉很满足,也很乐意。

1

王春雨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己一辈子都在三尺讲台上度过,教书整整 40 年,2002 年从灌云县王集中学退休,退休后被东王集镇政府聘为文化站编外人员,义务到东王集镇关工委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

2

走进王春雨工作的东王集文化服务中心,这里俨然是一个红色教育基地。一进大厅,王春雨就介绍," 这里是中华美德教育主题宣传墙,中华美德世代相传,我们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给丢了。" 记者看到,墙上有各种美德人物典型,还有革命前辈毛泽东、周恩来以及习仲勋等同志的家风表率,24 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被放在墙上最醒目位置,提醒参观的人时刻牢记。

3

进入一楼的另一间屋子,里面展现的是少年英雄史以及东王集镇革命史," 除了要让孩子们记住为国捐躯的少年英雄,还要让他们了解我们当地的光荣历史。" 墙上挂着的展板上 " 五里槐伏击战 "、" 朱登模怒斩鬼子头 " 等都是发生在东王集的故事,对于这些故事,王春雨讲起来是如数家珍," 这里面的英雄都是我们本地的,是我们东王集的骄傲。"

从 2002 年退休起,闲不住的王春雨看到本地很多村里青年人大都外出谋生,留守的多是妇女、老人、孩子,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理解力不强,导致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宣传到位,他就想怎样能为家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做点贡献,"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块革命热土,从经济上给予我们东王集很大扶持,村民们口袋富了,但我们脑袋不能空,也要跟着一起富起来。" 王春雨决定从收集、整理地方丰富的 " 好人故事 " 入手,修志、编史、建馆,让乡土文化扎根,让 " 好人故事 " 传播,让村民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4

从此,王春雨 16 年如一日,披星带月义务挖崛当地村史,收集资料、撰写好人故事,汇编乡土教育读本,在东王集镇先后建成韩圩村的 " 一碑四谱 " 主题教育馆、" 三史 " 教育馆以及合兴村的 " 三史一观 " 教育馆、元邦村的 " 四大门战斗 " 纪念馆、盐河村的 " 五里槐战役 " 纪念馆以及小垛村的大众创业教育馆等。他随身始终带着一瓶硝酸甘油片,因为他患有冠心病,有一次在跑了一天后,在离家 50 米的地方瘫倒,后被送往医院抢救。

5

在韩圩村村委会,记者看到,村委会二楼的 " 一碑四谱 " 主题教育馆在苏北农村可谓非常创新,教育馆内 " 心中的丰碑 " 展示的是本村的 8 位革命前辈," 时代风范光荣谱 "、" 尊老爱幼光荣谱 "、" 学业有成光荣谱 "、" 立志创业光荣谱 " 等四谱则展示的全是村里的正能量,他们中有创业模范、有孝敬公婆代表、有勤奋学习的典型," 村里建了这个馆以后,不少老人来跟我们说,让把他们的儿媳挂上去,说自己的儿媳对自己多么多么的好,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纪念馆的意义了!" 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

6

在王春雨的努力下,借助村镇先辈们、新乡贤的先进事迹,用身边 " 草根英雄 " 激励教育身边人,起到了传统说教无法替代的教育作用。截止目前,受教育群众达 16 万人次,同时也打通了传达党的方针政策从天安门城楼到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其中韩圩村的 " 一碑四谱 " 主题教育于 2012 年还荣获中宣部 " 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十大创新案例 ";合兴村的 " 三史一观 " 主题教育代表江苏省入选 2017 年度中宣部(中研会)重点课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