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镇村特色化、产业集群化、服务品牌化 “三化”建设助赣榆山川美丽“嬗变”

【连网】赣榆,江苏北大门。境内沿海、平原、山区各占其一,自古以来就是“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的福地。

微信图片_20201223112311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至国家战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赣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发展潜能不断释放。赣榆区委书记吕洁说,赣榆是农业大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农业,潜力和后劲在农村,区委、区政府致力推动“镇村特色化、产业集群化、服务品牌化”,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日前,记者走进赣榆乡村,看村庄环境之美、探产业兴旺之道、品农民幸福之乐,振奋之感油然而生。

微信图片_20201223112320

“镇村特色化”绘就大美乡村新图景

来到赣榆石桥镇韩口滨海特色渔村,黄墙红瓦的整洁院落与“面朝大海”的优美景色直入眼帘。村民彭布玉正在刚装修好的新房子里打扫卫生。“原来7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拆了,儿女们都支持我们老两口换这套200平方米的大房子,有5个房间哩!”说起新房,彭布玉竖起大拇指,直夸村里农房改善项目位置好、环境好、生活配套设施全。

微信图片_20201223112333

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赣榆结合新一轮镇村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因地制宜推进“多规合一”,努力做到镇村“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实现15个镇区总体规划、350个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按照规划和部署,2019年,全区共确立2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总投资预计达54亿元,建筑总面积200万平方米,改善总户数1.19万户,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开工数位居全市第一,群众满意度95%以上。

改善的不仅是住房,赣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也是紧锣密鼓、亮点频现。“穿过计斤门,前面就是春秋时莒国的都城了。”塔山镇土城村党总支书记邵长军说,村里的环境提升融入了“春秋文化”元素,街巷、道路、墙体全部景观化,慕名前来休闲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了。

微信图片_20201223112342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赣榆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农村厕所粪污、农村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农村公共空间“五项治理”,大力实施“全域整治、典型示范、万户美化”整治工程。与此同时,全区将特色乡村的培育、壮大与环境整治相结合,打造出了宋庄镇沙口村、海头镇宅基村等一批风格各异的风情乡村、田园乡村。“到今年底,全区所有行政村将达到干净、整洁的整治标准,努力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的村庄样板。”赣榆区代区长李莉说。

微信图片_20201223112356

微信图片_20201223112350

既要面子亮,更要里子实。为了让全区农民和市民一样喝上优质、健康的自来水,赣榆自2019年6月开工建设区域供水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14亿元,包括新建莒城湖水厂,优化布局区域供水管网,建设供水主管网530公里,完成323个村的村内管网改造,关停98座农村小水厂等。塔山镇莒城湖水厂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一系列程序,厂里现可日产清水15万吨,输送到全区90%以上乡镇,供水入户率已达95%。

“产业集群化”激活富民强区新引擎

曾是全省经济“洼地”的赣榆如今已悄然崛起。区委、区政府将产业集群化发展作为脱贫攻坚和富民强区的新引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赣榆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81238人全部实现脱贫,3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8万元以上,达标率100%。2019年,赣榆区域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1万元,同比增长9%。

微信图片_20201223112437

微信图片_20201223112443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赣榆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于健介绍,通过科学规划、优势挖掘、差异化竞争,全区已形成东部水产、南部蔬菜、中部肉蛋、北部水果四大特色产业区新格局。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4400亩,累计达27.24万亩,高效农业占耕地总面积比重近27%。

黑林镇地处江苏六大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片区之一的石梁河片区。近年来,全镇利用位于北纬35°水果生产黄金带优势和境内丘陵山地属沙性土壤,适合水果生长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先后引进种植、加工类企业13家,培育上市企业两家,成功打造林果八大园区和两大中心。邵埠地村种植蓝莓500亩,每亩年产值4万余元,仅此一项,村民户均年增收就达10万余元。从经济薄弱镇到产业富民典型镇,黑林镇实现华丽转身。区政协副主席、镇党委书记马秀云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2018年度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微信图片_20201223112456

微信图片_20201223112504

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农业也不例外。作为江苏近海亲海第一区,赣榆拥有62.5公里黄金海岸线、108万亩浅海域。进入新时代,众多靠海吃海的赣榆人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养殖、捕捞生产方式,纷纷聚焦电商经济,助推产业提档升级、融合发展。目前,全区电商户已达5000余个,85%以上从事海鲜产品经营,2019年电商交易额突破120亿元,全国知名海鲜电商集群基地基本形成。

赣榆是江苏外向型农业发展重点区,拥有丰富的出口农产品资源。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全区政策、项目、资金多管齐下,大力开展农产品出口企业、基地(区)建设,推动外向型农业成为富民强区的重要增长极。1至8月,全区农产品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出口总额10658万美元,同比增长15.21%,全市第一。

“服务品牌化”赋能农民幸福新生活

给孤寡老人送餐、帮助残疾人打扫卫生、指导农民田间管理、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像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今在赣榆的各镇各村长年不断。这是赣榆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服务品牌化”赋能农民幸福新生活的具体体现。

赣榆是连云港市唯一一家同时入选国家、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地区,但实践活动怎么有效开展、在哪开展、谁来开展?赣榆为此进行了持续思考和探索。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邵长亮说,全区结合中央决策部署和地方发展实际,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不断完善“个性化”“精准化”“常态化”服务,凝聚起了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强大的正能量和推动力。

微信图片_20201223112525

微信图片_20201223112531

在赣榆,地域不同、群体不同,文明实践活动的项目和载体也不同。沿海地区重点打造“村头、码头、船头”三大服务平台,平原地区重点深入“车间、坊间、田间”三大场所,丘陵山区重点开展“照顾好老年人、服务好中青年、教育好青少年”三好服务,确保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

赣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10万余人,包括党员干部、农技专家、新乡贤等。为了让志愿服务更加“精准化”,全区创新实施“四单五访”工作法。由463名党员干部担任463个村的民情助理,对贫困户、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外来租房户、社区矫正对象、工矿企业“五必访”,目前已走访1.2万户,收集需求信息近两万条;建设“云平台”,志愿服务由广大群众“点单”,区级中心“派单”,服务队伍“领单”,服务对象“评单”。今年以来,全区已收集群众关心问题4620余个,两万余名志愿者根据群众需求,深入基层开展文艺演出、健康义诊等各类服务3000余场。

微信图片_20201223112544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一项聚民心的长期事业,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赣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干部和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年度考核,作为文明镇村、文明单位等“文明系列”评比必备内容,定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单位、标兵评比,并建立通报机制,善导严督。

微信图片_20201223114134

黄海之滨浪潮涌,潮信来时海气通。12月11日,江苏省内高铁南北大动脉———连淮扬镇铁路正式通车,赣榆与上海、南京的通勤时间缩短至3小时。发展机遇在叠加、发展动能在增强、农业农村在嬗变、区域经济在提升,可以想见,不用多久,赣榆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画卷将会变得更加浓墨重彩、隽美多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