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领航新征程】情系乡土为乡村振兴添新动能,“乡才”回家更“吃香”

【连网】 

配图:新华社发

交汇点讯 隆冬时节,室外滴水成冰,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在建的仁济医院二期大楼工地却是热火朝天。“大楼将于明年10月投入使用,得抓紧赶工!”正在统筹指挥的医院董事长潘望帆忙得不可开交。

潘望帆是地道的灌云人,在外闯荡多年,积攒一定的人脉、资金、经验,去年回乡创业。在苏北农村,越来越多像潘望帆这样曾在发达地区开拓事业的本土人才回流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宝贵的人力资源。

  昔日打工仔,今日还巢凤

80后,大专毕业,在南方大城市干过建筑、房地产,掘到人生第一桶金——潘望帆在乡亲们眼里,是个不折不扣的“能人”。平时回乡探亲,见多识广的潘望帆看到位于经济开发区的仁济医院,为家乡着急:“从没想过家乡还有如此破败的医院。”

去年初,潘望帆决定回乡创业,投资仁济医院,满足老乡看病需求。如今,仁济医院一期新址已投用,占地2.5万平方米,拥有350多张医护病床。二期新大楼总投资3.4亿元,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同样被乡亲视为“金凤凰”飞回家乡的,还有宿迁市宿城区阿兵家庭农场总经理王先兵和王官集镇的邬国园。王先兵曾在常州、苏州等地打工15年,因为踏实肯干成为常州一家知名企业的管理人员,年薪达数十万元。

“打拼越久,愈感乡情难移。”2014年,王先兵回村创办阿兵家庭农场,投资120万元建成集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家庭农场。今年7月,宿迁邀请本土大学生返乡创业,王先兵经过选拔担任王官集镇唐圩村党支部副书记,计划带领村民发展以核桃为特色的庭院经济。

在外打拼多年并有稳定工作的邬国园,看到乡村发展前景广阔,去年回到家乡王官集镇,开办集装饰画生产与网络销售于一体的电商企业,在天猫、淘宝、京东等平台开设多家旗舰店,当年“双11”线上订单就突破70万元,今年“双11”订单突破百万元。

  招贤纳士,能人返乡成潮

“现在交通这么便捷,省内外甚至国内外,距离早已不是问题。突飞猛进的电商产业,为本土人才回乡创业提供无限可能。”宿城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秦秀说。

“许多在外务工人员挣了票子、换了脑子,选择回乡择业创业,让孩子不再孤单、老人不再无助。还有一大批在外事业有成的人士,乡音难改,乡情难忘,乡愁难断,希望能尽己所能反哺家乡、回报故土。”灌云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峥嵘说,近年农村发展环境改善、产业基础增强,加上丰富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特产资源,吸引外出本土人才不断回流。

能人返乡创业,在连云港非常普遍。连云港市委组织部摸底调查显示,连云港每年约80万人常年在外就业创业,在外创办项目实体3400多个,其中,长三角、华北分别占七成和两成。他们中,每年约2.1万人返乡,其中约5000人自主创业。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加快、城市生活成本攀升,农村劳动力回流仍在加速。

为抓住人才回流好时机,连云港今年初启动“百名能人返乡创业行动”,引导在外能人返乡发展“回归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宿迁发出“招贤令”,吸引本土大学生带项目回乡创业富民,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连云港乡情浓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明华,上世纪90年代初到苏州服装企业打工,2008年后在常熟创办服装企业,近年回乡创办“乡情浓”制衣公司。她说:“我就是要在家乡发展,让亲友到我的企业上班。”目前,该公司九成产品上网销售,年销售额近2000万元,帮助400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盘活资源,引领乡村振兴

灌云县启动“百名能人返乡创业行动”,返乡创业落户企业(项目)已达113个,总投资28.49亿元,涉及制造业、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物流贸易、社会福利、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和行业。灌云县返乡创业科技园开园不到3个月,已是“一厂难求”;宿迁发出“招贤令”仅两个月,就有1324名大学毕业生回乡,其中有创业项目的769人,占比逾半;有创业意愿的555人,占四成多。

大批本土人才从城市返乡,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在家乡圆了创业梦,涌现不少“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更带动一大批人返乡创业,撬动一方经济发展。

80后灌云小伙倪小亚,去年回乡创办电子商务公司,主营高端美妆品牌,今年销售额预计突破1亿元。利用销售大数据,他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进行细化,开发当地土特产和农产品,今年农产品销售爆发式增长,尤其高端大米销售增长近10%。“明年平台代销的高端绿色大米将突破1000万斤,需要至少布局3000亩无公害生产基地。”倪小亚投资1000余万元,发展农业生态观光园、生态果园和蔬菜大棚项目。

新沂市棋盘镇富景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侍红谷,曾在多地做过绿化项目,在省内率先建成高标准多肉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多肉植物苗产出量占全国六成以上。只有初中文化的侍红谷,高薪聘用国内重点农学院研究生,直接带动30多名农民就业。

交汇点记者 郁芬 李刚 仲崇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