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领航新征程】用法制“红线”守护生态“绿线”

【连网】 

“美丽柳树湾,烂漫格桑花”、“休闲绿地鲜花盛开,行走其间,让人心旷神怡。”……这阵子,淮安市永久性绿地——柳树湾公园深秋的格桑花美景, 引来众多市民观赏,更是市民微信圈中的讨论热点。与柳树湾公园一样,清晏园、钵池山公园等主城区其他37块永久性绿地均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近年来,淮安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继摘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绿色名片”,并在苏北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为巩固淮安生态成果,让群众安享宜人宜居宜业的美好环境,淮安市人大常委会于2009年建立了主城区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并陆续确定钵池山公园等38块绿地为永久性绿地,总占地面积15236.85亩,约占主城区绿地面积16%。为进一步加强永久性绿地的保护,去年7月1日起,淮安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颁发的首部地方性法规,也是全国首部永久性绿地保护条例——《淮安市永久性绿地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规定,擅自占用永久性绿地、毁坏绿地的单位或个人,将依法赔偿损失,严重者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条例将淮安市保护永久性绿地的成熟做法和经验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完善,开启了淮安市“依法护绿”的新时代。

绿地在城市建设中成本较低,最易受到“伤害”。据淮安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出台后,想占用绿地建办公用房、搞商业开发的,不少人主动打了退堂鼓,知难而退。有的人 “迎难而上”,但规划、国土、园林等部门有法可依,主动给项目作出调整建议。淮安市政府为每一块永久性绿地设立了保护标志,公布监督电话,市民护绿意识显著提高。淮安市人大、市政府对绿地保护情况定期组织专项检查。主城区的永久性绿地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今年以来,仅清晏园就接待游客360万余人次。明年将再公布一批永久性绿地范围。

青水绿山就是金山银山。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第二部地方性法规《古淮河保护条例》于今年3月份开始正式实施。条例出台半年来,为强化条例的贯彻实施,并做好以点带面,淮安市发改委正在做古淮河整体保护的规划,淮安市住建局等部门正在进行截污导流和雨污分流工程,其他职能部门也正在按照《条例》中的职责认真开展工作,对古淮河沿线的生态环境加强监督。

(记者:陆彦平  编辑:童淮玉 李蓉)

相关新闻